夜话敦煌岩彩画(图)

29.11.2015  08:50

  新华社兰州11月27日电(记者张玉洁)26日夜,农历十月十五,天朗月盈,万籁俱寂。敦煌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内却格外热闹,20余名中外美术专家围桌而坐,讨论着敦煌岩彩画的今世前生。

  公元366年,乐尊和尚在敦煌三危山开凿了莫高窟历史上第一个洞窟。此后千余年间,僧侣与能工巧匠在这里极尽艺术之能事,将莫高窟塑造成一座沙漠之中的美术馆。

   岩彩画,正是古人留在莫高窟的珍宝。岩为矿石粉末,彩即色彩,这种用矿物色为主要用色的艺术形式在中国最早可追溯到半坡原始古朴的彩陶。敦煌壁画,则是中国岩彩画的集大成者。

  取材于矿物质,岩彩画拥有颗粒质感。“光打上去,像钻石一样。”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壁画工作室教授陈文光说。

  斑斓多彩的壁画让莫高窟驰名中外,而要想利用非水溶性的矿物质颜料呈现色彩的丰富性,难度非同小可。“一个颜色和另一个颜色互相溶不了,需要一层一层不断地盖,盖的过程中颜色就会透出来。”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王见说。

  在陈文光看来,这个过程来不得泼墨之快,而是像粤式煲汤,得老火慢炖,也像围棋,谋一势必须提早布局。

  敦煌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侯黎明把这种材质带来的特殊性称之为“原始的、自然的品味”,然而宋代以后,文人画兴起,水墨丹青逐渐替代缤纷岩彩,成为“中国画”的代名词。

  尽管拥有较高的艺术水准,但在西方审美为主导的世界美术领域,突出东方神韵的水墨画始终处在较为边缘的地位。参与夜谈的艺术界人士认为,“中国画”绝非仅只水墨画一种,岩彩画具有巨大的潜力成为走向世界的“中国色彩”。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汤珂说,岩彩画使用的是国际语言。从材料上看,远古时期,包括希腊、罗马在内的世界各地都在从矿石中获得原料,这是岩彩画排入世界美术序列的材料基础。而当代艺术多元化的趋势下,本身即是多元文化融合体的敦煌莫高窟,更多了一条延展可能性的通道。

  法国巴黎人类学博物馆副馆长柯孟德也表示,在法国、在19世纪的欧洲绘画中,也有不少类似于岩彩画的绘画作品。对难以理解东方美术的西方人来说,岩彩画是一种感知中国文化的方式。

  《考工记》有云,“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谢振瓯说,岩彩画兼具四者,如何让材质的美表现出来是关键,应当运用天然的色彩材料展现当代的观念与艺术品位,做好与现实的衔接。“岩彩就像中药,但关键还是医生开的方子。

  千年前,丝绸之路车水马龙。而今,见证过历史喧腾与沉静的莫高窟正在月华中孕育着又一次的艺术绽放。(完)

( 编辑: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