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0名医生下基层“多点执业”
【本报讯】2月10日,甘肃省卫生计生委在甘肃省人民医院举行了“全省优质医疗资源下基层暨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启动会议”。据了解,全省各级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都已积极响应并行动起来,全省省市级医疗机构将有3000名左右的副高职称以上专家、6000名左右的县级医疗机构医师到基层有序开展多点执业服务。
据悉,此前省卫生计生委对“优质医疗资源下基层、开展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做了总体部署,通过分级诊疗、医师多点执业制度的建立和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等,促使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合理分流患者,最大限度地发挥医保资金的保障作用。在省市级医院和基层医院之间建立固定、有序、紧密的医师多点执业合作关系,规定省市医院副高级职称以上专家、县区级医院中级职称以上医师和5年以上住院医师,每个季度必须到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不少于6天的多点执业服务,完成一定数量的门诊、手术、会诊、带教指导及健康教育等任务,一对一帮扶指导基层进行专科建设、人才培养和学科管理能力提升。参加多点执业的医师享受相应的技术劳务补助。省、市医院分别划定相应医师多点执业对口区域,确保县、乡全覆盖。帮助基层医院快速提升服务能力,使广大群众在基层医疗机构享受到大医院的专家服务。通过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调整报销比例,力争实现将50种常见病在乡镇卫生院解决、100种常见病多发病在县级医院解决、50种重大疾病在三级以上医疗机构解决的分级分工诊疗的目标。确保90%左右的患者在县域内得到安全、有效的诊疗。加快形成“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疑难危重再转诊”的良性就医秩序。
我省是全国较早制定实施医师多点执业制度的省份之一,主要特点是充分发挥卫生行政部门在医疗服务和新农合费用管理方面的职能作用,使分级诊疗、多点执业、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等措施环环相扣、互相支撑,形成“组合拳”优势,努力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人才合理流动、技术有效提升、资金合理使用、群众享受实惠”的目的。
从今年起,省卫生计生委利用3年的时间在全省医疗卫生系统实施“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优化诊区设施布局,构建温馨就诊环境;推进预约诊疗服务,有效分流就诊患者;合理调配诊疗资源,畅通急诊绿色通道;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改善住院服务流程,实现住院全程服务;持续改进护理服务,落实优质护理要求;规范诊疗行为,清晰合理收费;注重医学人文关怀,促进社工志愿服务;妥善化解医疗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落实政府管理责任,营造良好工作环境等10项改进医疗服务的措施。通过加强医疗管理,改善服务流程,创新方便群众就医的措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医改成效,改善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