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西固区下川村300多年黄河水车因欠保护而伤痕累累

10.07.2015  10:06

  原标题:300多岁下川老水车伤痕累累盼呵护

  掉落的木桩

  水槽损坏无人修

   中国甘肃网7月10日讯  据兰州晚报报道(记者 赵雨欣 文/图)在兰州西固区新城镇下川村200米开外的黄河岸边,有一轮巨大的下川黄河水车。黄河水车,越时300载,又名天车、翻车、老虎车,酷似一个巨大的车轮,曾经每日可灌二三百亩。据记载,解放前黄河两岸自青海贵德经兰州至宁夏中卫有水车350多轮。1952年,兰州市有252轮,其中西固区就有50多轮。但目前,仅剩下西固区新城镇下川村这唯一一轮水车了。

  古老水车曾经日夜灌溉数百亩良田

  如今,西固区新城镇下川村这唯一的一轮水车已经300多岁高龄了,他那依旧高大雄壮的身影屹立于黄河岸边。据当地上了年龄的老人讲,曾经有人戏称大水车远看就像一堆木材,可就是我们眼前的这堆“木材”,在过去的岁月里不停地转动着,日夜浇灌着他身边的近400亩田地。

  清道光以后,水车逐渐衰退,到了新中国成立已所剩无几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古老的水车灌溉已经退出历史的潮流,下川水车也结束了他的工作使命。

  看护房大门紧闭 老水车无人问津

  7月7日,记者驱车前往下川水车时在下川村问路,一位村民纳闷道:“那水车都不转了,还要看什么?”顺着村民手指的方向,记者沿着一条小巷找到了河岸边的水车。高大的水车就像历史的见证者一般站立在河岸上,水车的“U”形槽下不再是川流不息的河水,取而代之的是淤泥和野草,巨大的轮轴定格在原地,好几个人使劲推也不能动其毫分,笔直的辐条久经风霜雨雪依旧坚固挺拔。站在水车下方,只有将头仰得高高的才能观其全貌。主轴的木桩又粗又大,一看就是取材于数百年的大树之上。用来支撑输水槽的木桩底部的石块被数根木桩固定,使用古老的制造工艺,没有一根铁钉,也能让其固定数百年而毫厘不差。

  水车旁的看护房大门紧闭,一把落满灰尘的大锁挂在门上,看来已经很久没人打扫了。水车附近只有一对情侣在闲聊,看不到其他的游人和赏客,只有一棵古树,枝叶茂盛,在日夜陪伴早已停止转动的水车。

  虽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却没任何保护措施

  这个曾经的劳作能手不仅要忍受孤寂,而且变得伤痕累累,水车轮轴上有不少黑色的涂鸦,“U”形槽里也布满垃圾,其中一截输水槽和支撑输水槽的木桩断裂掉落在地上,被人踩踏出很多木屑。水车下似乎成了附近村民喝酒纳凉的地方,几顶遮阳伞散落地堆在地上,啤酒瓶、垃圾满地都是,原本设立的两个垃圾桶也被酒醉之人损坏。唯一能见证水车功绩的也只有那一块“黄河水车碑记”了,可就连这石碑上也布满了划痕。

  记者了解到,虽然早在2003年,水车就被省政府列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但是如今破败的下川水车并没有进行任何维修,水车旁也没有任何保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