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兵马俑专家首次“考古复原”2200多年前完整弓弩

21.03.2015  02:50

    【新华社西安3月20日电】弯弓射箭是自孔子时代中国士大夫的重要技艺之一,其后兴起的可连续发射的弓弩则使射箭进入半自动化状态。如今,正在秦兵马俑一号坑进行发掘的专家首次“考古复原”出2200多年前的完整弓弩,不仅展现了秦始皇时代弓弩的完整形象,也解决了古代兵器史和科技发展史上如何保护弓弩的课题。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考古队队长张天柱说,这是秦兵马俑发掘以来所发现的最完整的一个弓弩,尤其是保护弓弩韧性的“”的发现更为重要。作为弓弩的辅助构件之一,“”在使用弓弩时需要拿掉,但其在弓弩闲置时,却是弓弩保持完整形象和材料韧性的重要方式。

    秦兵马俑一号坑的细心观众不难发现,考古人员近期正对一处过洞中的近地面“附着物”展开攻关,其旁的俑腿和俑脚好像不重要。

    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考古领队申茂盛表示,近地面“附着物”就是正在清理的2200多年前的弓弩,其弓弦、弓背、弩机和最新发现的“”等都是轮廓鲜明、保存较好,尤其是“”的首次“考古复原”,让人们对古代人如何使用和保护弓弩有了完整认识,也解决了兵器史和科技史上的一些问题。

    此前,考古发掘中弓弩出土并不鲜见,但人们对其结构的认识并不清楚。根据文献和考古资料,有人认为“”是弩的辅助杆,也有人认为是韬的撑木,种种解释都不十分确切。

    张天柱说,根据《说文》解释,“檠,榜也。…弛弓防损伤,以竹若木辅于里绳约之。”朱熹《集传》也有:“以竹为闭,而以绳约之以驰弓之里,檠弓体使正也。

    此次发现的“”上有三个小孔,通过这三个小孔用绳将檠与弓缚绑在一起,在用一个短的撑木支撑,形成一个三角形,将弓固定,使弓在松弛的状态下保持不变形,可谓十分科学的弓弩保存办法。

    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自2009年开始,旨在对兵马俑坑的未知区域进行以学术目标为主的科学考古,以达到解决学术问题和培养文物保护人才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