掀掉污染“黑帽子” 中央多家媒体再次将“目光”聚焦兰州治污
新华网甘肃频道消息 继11日晚央视《新闻联播》节目关注兰州市治污成效之后,8月12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再次将“目光”聚焦兰州市,盛赞兰州市治污工作成绩。
8月12日,《人民日报》在当日08版头题位置刊发了题为《看兰州咋治“心肺之患”》的报道。文章中称,兰州十几年来头顶天空一直灰蒙蒙,许多干部群众都认为,“除非来一次愚公移山,否则污染就不可治”。另一方面,兰州80%的工业企业是中央直属企业,也有人认为“治理污染影响经济发展”。就在这样的情况下,相关单位狠下决心,最终通过“淘汰13家企业的落后产能,采暖期强制200多家重度污染企业停产,搬走城区78家工业企业,解决了工业污染大户问题;完成了市区1130台燃煤锅炉的天然气改造,使原煤散烧锅炉退出兰州主城区;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治污,网格化监控所有污染源……”这一系列的手段和措施,使市内空气质量快速改善,并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文章中提到,上半年兰州全市GDP同比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4%,财政收入增长约30%。这说明治污不仅没有给经济拖后腿,反而带来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8月12日,新华社播发了题为《兰州:全民携手掀掉城市大气污染“黑帽子”》的文章。文章中表示,领导重视,干部行动,源头管控,全民参与,兰州成为全国空气质量改善最快的城市,摘掉了“世界上大气污染最严重城市之一”的“黑帽子”。2013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193天,2014年头7个月,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140天。
8月12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中国之声栏目中报道称,甘肃兰州对城市大气污染源进行“换血式”治理,今年1到7月,兰州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高达75%以上。节目中称,现在在治污工作中“有了问题有人发现,发现了有人报告,报告了有人查处,全民治污的社会化格局现在已经形成了。未来兰州将致力于建设治理空气污染的长效机制。从理念上,要从治污的自信向治污的自觉转变,从行政管理向法治管理转变,对目前环境立法进行梳理,科学治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