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选拔人才轻松展示才华

19.06.2014  04:48

    自1978年恢复高考后,无数“贫家子”与“良家子”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有了在更广阔舞台上实现人生理想,为国做贡献的机会,这是它的功高至伟处。然而,当这一制度垄断了人才选拔的渠道,其弊端也就渐显出来。每年六七月间,就是中国青少年被贴上成败标签的高峰。学子们经过几年、十年、十数年机械的寒窗苦,共同完成了一道冗长乏味的单项选择题,不同的结果决定了一生或得意或失意的命运。可谓起点决定了终点。“成名趁早”是共识,“一切都急”是表情。独木难开创新路,共同编织中国梦。一个人的成长和一个国家的富强一样,不能一考定终身,也不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长跑,各类维生素构成一个人成长所需,而一个国家也需要不同的成功元素。

    教育产业化决定了人才的工业化批量生产,资源配置更是加剧了这一趋势。在国家经济结构转型,参与国际交流竞争愈加频繁的环境下,需要不拘一格降人才,以多样化创新人才参与引领中华民族前行步伐。开辟人性自然成长的社会环境,只有人才观念多元化,产业才能多元化。经济要转型,要升级,就必须以人才基础为先导,建设起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决不能仅仅认为经过大学培养的人是才。当过多的花环、待遇、关注度向着大学、名牌大学、海外留学畸形集中的时候,教育机器,孩子、家长的精力被改造成单一震动模式,实践却给了这一模式一记响亮耳光。

    如何保护、涵养智力资源,选拔什么样的人才,决定明天国家强盛、家庭幸福。中考决定能否上大学,高考决定上什么样的大学。初高中学习的“圈学”与大学学习的“散学”形成鲜明对比。智力资源,在没有成熟时,超负荷机械地学海行舟,消耗了对社会的热情,对人生的热情,凡事都带着深深的功利。在需要并能够,而且必须发挥智力的时候,智力的创新、创造的内在生命力已经被抽离消耗殆尽,一个人可贵的创新精神甩在了他的起跑线上,成了一个“伤仲永式”的集体哀叹。今天,呼唤国家整体创新精神,拒绝沦为世界制造工厂,该反省的不应仅仅是教育。

    中国人最讲究实用,实在搞不懂,在选拔人才的课题上,两千年来竟未交上合格答卷。是太着急?还是看不清?这也许是一个揣着明白装糊涂的现实。未来社会,开放多元,未来国家,创新为本。这是被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断证明着的真知。让未来不紧张,从容不迫,今天的学生就不能张皇,要在展示个性中保持天然本性,始终以健康身心保持负重前行的不竭动力。在中高考季里,让大多数孩子可以自由自在的以多元化、多样化、多彩化展示个性。这个季节社会、家庭、孩子在期待着给国家的未来更多的选择权,更多的非标准化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