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外贸政策加码 调结构亮点闪现——来自国务院督查组的一线调查

26.06.2015  23:13

  中国兰州网6月26日消息 国际市场需求低迷、人民币对美元以外主要货币升值明显、劳动力成本提升……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外贸形势更加复杂严峻。

  针对这些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稳定外贸增长、优化外贸结构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落地情况怎样?效果如何?新华社记者近日跟随国务院督查组,深入有关部门和部分省(区、市)进行一线调查。

   外贸稳增长政策逐渐加码

  ——自2015年1月1日起,财政部、税务总局提高部分高附加值产品、玉米加工产品和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

  ——自2015年6月1日起,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对服装等14个税号的商品降低进口关税,平均降幅超过50%;

  ——2014年10月和2015年3月,商务部分别批准在上海自贸试验区、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开展平行进口汽车试点;

  ——从2015年起,出口退税增量部分由中央财政全额负担;

  ——自2015年3月1日起,对税收遵从度高、信誉好的一类企业简化手续,退税时间缩短至2个工作日内。

  这是一份远没有列完的促外贸政策清单。去年以来,为应对严峻的外贸形势,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高含金量的政策举措,着力促进外贸增长,优化外贸结构,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

  记者了解到,为了降低进出口企业负担,去年以来,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门在全国范围内集中开展了进出口环节经营性服务和收费专项整顿规范工作。据初步统计,此举减轻企业负担40亿元以上。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大力清理规范进出口环节收费,取消了纺织品原产地证明书费等进出口许可证件类工本费收费项目;下调加工贸易联网企业增值服务收费标准及第116届广交会出口展展位费,减少收费超过1.1亿元。

  今年以来,海关总署、商务部、质检总局等部门密切协作配合,认真落实“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要求,大力推进“一站式”作业、“单一窗口”、区域通关一体化、通关无纸化等口岸通关领域重点改革项目,不断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据了解,目前有关部门正在加快自动进口许可管理商品无纸化通关试点,已开发完成进出口许可电子证书申报系统,拟于7月份上线试运行。

  各地也积极出台措施,千方百计促进外贸增长。

  在湖南,9个集报关、物流、融资、退税、信保、结汇于一体的产业链贸易平台相继建立。

  在上海,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规模和覆盖面,优化出口退税服务,增加重点商品和服务进口,启动平行进口汽车试点,制定促进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发展若干意见等促外贸的措施密集出炉。

  在安徽,政府支持企业境外参展,国税部门将生产企业免抵退税审批权限下放至县级,一类出口企业申报信息齐全无误的2个工作日内办理退税。

  一项项措施落地有声,促外贸效果初步显现。海关总署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尽管5月份我国进出口增速同比仍为负,但出口降幅继续收窄。在一些地方,外贸开始呈现出一些积极信号。比如,今年前5个月,湖南实现进出口总值682.4亿元,增长6.8%,增幅高于全国14.6个百分点。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