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内外考古专家甘肃探“丝绸之路”成因

11.08.2019  19:30

  中新网甘肃新闻8月11日电 (艾庆龙)“丝绸之路开通的动因和过程及其时代文化背景是什么?”10日,中国考古学会秦汉考古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副所长白云翔在甘肃张掖市甘州区介绍说,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研究丝绸之路开辟和形成必须与秦汉文明研究紧密联系在一起。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使得学术界对丝绸之路研究的热情空前高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白云翔坦言,19世纪末,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中国》一书中提出“丝绸之路”命题后,丝绸之路研究逐渐成为国际学术界的一个研究领域。但是,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丝绸之路研究主要是史学界和考古学界关注的一个课题。

  当日,“丝绸之路与秦汉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甘肃张掖甘州区开幕,来自海内外高校、科研院所、文博系统的120多名专家学者以“丝绸之路与秦汉文明”为主题展开学术研讨。

  “着眼于历史,科学回答丝绸之路是一条文明互鉴之路、共同发展之路。”白云翔介绍说,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作为古代中国与世界的外交之路、商贸之路和文化交流之路,在人类文明尤其是中华古代文明的发展中产生了历史性影响。因此,丝绸之路研究不能仅局限于交通线路,而是更多关注其形成及其动因,阐述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和历史地位等内容。

  “秦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国家,为进一步建立多民族国家奠定基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原院长高崇文介绍说,秦朝时期,曾对匈奴进行大规模征伐,收复大量失地,使河套内外摆脱战争灾难,并迁徙百姓建立九原郡,促进北部地区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

图为学生所制陶瓷。(资料图)

  在西汉汉武帝时期,先后设立武威、张掖、酒泉、敦煌河西四郡,覆盖河西走廊。同时,随着汉王朝实力增长进一步推进至中亚一带,为丝绸之路的形成奠定基础。

  高崇文举例说,居延遗址出土的《塞上烽火品约》简策、“捕斩匈奴虏反羌购赏科别”简,敦煌酥油土烽燧遗址出土的“击杀匈奴降者赏令”等均记录着匈奴人频繁入侵边塞的情况和开通“丝绸之路”的历程。

  “张掖位于河西走廊中部,踞河西走廊咽喉,是中国古代连接中原、沟通西域的重要桥梁。”甘肃省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处副处长张顺表示,张掖境内的黑水国汉代墓群、民乐县东灰山遗址等多项考古发掘成果验证着河西走廊在史前至汉唐时期的丝绸之路文明盛衰和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事实。

  “张掖拥有各类文化遗迹1270处,馆藏文物12027件套,同时分布着数量众多的汉代墓群,是研究汉代文化的一座宝藏。”张掖市委副书记、市长谢又生致辞时表示,张掖将“牵手”专家学者深度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全面保护文化祖业。(完)

      甘肃新闻网 【编辑:杨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