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夏河残疾“牛倌”反哺家乡 帮助残疾人就业脱贫
中国兰州网6月30日消息 在甘肃夏河县,有一个特殊的黄牛繁育养殖基地。从2012年开始,这里为周边的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帮助他们脱贫致富。作为基地的负责人,庞尕平同样也是一位残疾人。
庞尕平出生于当地一户贫寒的农家,读完小学就辍学养家。15岁的时候为了维持家庭生计,他踏上了南下打工的列车。
1996年,一次意外造成他右手落下终身残疾,没有工厂愿意聘用,无奈只能回家。想要谋生的他,拿出在外打工的所有积蓄买了几头牛,在家开始放牧。
2012年,庞尕平靠自己的努力,生活渐渐好了起来,但村内还有好几家和他一样的残疾户,看着他们家徒四壁陷入困境,庞尕平心里萌生出一个念头:一定要带领贫困乡亲们脱贫致富。
他看准机会,先后赴省内外多地考察大棚养殖。2012年5月,占地4亩,注册资金188万元,社员一半为残疾户的尕阴山黄牛养殖合作社正式成立。
合作社创立之初,由于社员大多数为残疾人,再加上管理经验和销售经验的不足,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艰难支撑的庞尕平也有过放弃的念头,但看到残疾朋友为合作社付出的心血和努力,他咬牙坚持着。
那段时间,庞尕平既是采购员,又是销售员;既要管理库房,又要帮忙搬运。他每天早晨3点多起床,给牛准备饲料,一直忙碌到晚上10点多。
正在这时,达麦乡政府向合作社伸出了援手,协调各部门给予支持,慢慢的,经营情况扭亏为赢。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合作社渐渐步入了正轨。
2013年,当地政府还优先安排了“双联”惠农贷款100万元,让合作社得以扩大养殖规模。
如今,合作社已成为达麦乡的龙头企业,还是夏河县残疾人扶贫就业基地,年实现产值150余万元。
“吃水不忘挖井人”,庞尕平富裕后,并没有忘记身边的父老乡亲,尽可能吸收周边的残疾人作为社员,并在每年为他们发放一笔可观的分红。
在庞尕平的带动下,合作社与周边村子的60余户农牧民签订了长期饲草料种植收购合同,为90多户农牧民提供了稳定的收入,逐步形成了“养殖户+合作社+企业”的经营模式。(徐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