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汰落后产能任务提前完成,燃煤总量首次实现负增长,污水处理率也提前达标 陕西强化节能减排提升发展质量
中国环境报记者肖颖 冯永强 通讯员李涛 王青
以结构调整促进减排,以能源供给和消费结构的优化促进减排,以生态建设促进减排,以法律手段促进减排……日前,在美国西雅图举行的中美省州长论坛上,陕西省省长娄勤俭以“清洁能源与经济发展”为发言主题,让世界知道了陕西节能减排的发展实践。
陕西既是煤炭资源大省,也是煤炭资源消费大省,其经济总量基础不高,发展需求十分迫切,节能减排之路更显艰难。即使如此,2014年全省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到78.10万吨,氮氧化物排放量减少到70.58万吨,分别比2010年削减17.60%和7.83%。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陕西省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在环保部门刚刚公布的9月全省各地市空气质量指数中,13个市、区中,有6个实现了整月蓝天的“大满贯”。
■ 淘汰落后产能 培育新兴产业
“十二五”国家下达陕西省淘汰水泥(熟料)产能400万吨、焦炭产能60万吨、电石产能3万吨、铁合金产能10万吨、造纸产能35万吨、电解铝产能两万吨、锌冶炼产能0.1万吨、铅冶炼产能0.2万吨、印染产能7000万米。
淘汰落后产能,调整产业结构,成为陕西省环境与发展的有力结合点。
铜川市水泥粉尘曾占到全市粉(烟)尘排放总量的90%以上,空气污染一度十分严重,铜川因此也曾被称为“卫星看不见的城市”。
2004年起,省、市政府统筹,出台了严于国家排放标准和超前国家淘汰落后产能政策,拿支柱产业开刀,提前淘汰水泥立窑和湿法窑。铜川市历时十余年,累计投入3.1亿元,对水泥企业集中综合治理,关闭拆除了57条落后水泥生产线,淘汰落后产能750万吨,提前两年完成国家淘汰落后产能任务。
2014年,陕西省按照“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的思路,全年淘汰落后产能341.4万吨,其中淘汰钢铁132万吨、水泥192万吨、电解铝9万吨、铁合金4.4万吨、电石7.5万吨。
2013、2014两年,陕西省拆除燃煤锅炉3713台,共计12435蒸吨。关中地区自我加压,实行燃煤消耗总量控制,静态削减燃煤1079万吨,煤炭消费总量首次实现负增长。
调整出的新空间用什么来补位?2014年,陕西省在深入推进能源化工产业高端化的同时,加快培育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新材料等新支柱产业,一批具有引领作用的项目建设亮点纷呈。依托地理优势、资源优势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布局也在不断扩大。
■ 严格排放标准 加强工程治理
“二氧化硫每立方米25.63毫克,氮氧化物每立方米28.01毫克,烟尘每立方米2.78毫克……”这是记者在华能铜川照金电厂烟气排放在线监控设备上看到的实时排放数据。再调阅同机组去年同期数据作对比,二氧化硫每立方米205.81毫克,氮氧化物每立方米90.85毫克,烟尘每立方米29.69毫克。相比之下,今年3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分别下降了87%、69%和90%。
“我们烧的是煤,但我们的排放标准是按照烧天然气机组的排放标准来执行的。”华能铜川照金电厂厂长顾可伟告诉记者,电厂目前已全面实施燃煤机组脱硫、脱硝、除尘三大系统一体化综合改造。
陕西省环保厅工作人员介绍,照金电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排放浓度等指标目前已达到西北地区火电机组污染物排放最优值。华能铜川照金电厂超低排放技改工程的成功实施,也是陕西省加强工程减排治理、打造节能环
保新标杆、促进资源深度转化的缩影。
2015年,陕西省陆续启动了关中地区火电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全省小火电淘汰关停、煤炭消费减量替代等工作,划定各市(区)纳入减排考核的重点减排项目68个,确定年度污染减排项目分别为化学需氧量减排项目395个、氨氮减排项目392个、二氧化硫减排项目164个、氮氧化物减排项目196个,并将减排项目逐个分解到各市(区)。
目前,陕西省火电机组脱硫旁路已全部封堵,今年上半年新增脱硫提标改造机组5台,共计84台、1106万千瓦火电机组实现脱硫提标改造,3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已全部实现脱硝,全省日产2500吨及以上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也已全部脱硝,75平方米及以上钢铁烧结机、石油石化催化裂化装置全部脱硫。
今年9月30日,总投资2.6亿元、日处理5万吨的西安市第九污水处理厂在长安区全面开工建设。今年1月~8月,西安全市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累计约4.2亿立方米,城区污水处理率已达到94.9%,县城污水处理率达到80.5%,COD削减19.09万吨、氨氮削减1.01万吨,达标率为99.5%。
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污水处理厂127座,总设计能力达到425.2万吨/日,其中“十一五”期间建成的污水处理厂87%完成除磷脱氮改造。2014年全年污水处理量达10.9亿吨,城镇污水处理率达82.05%,提前达到国家下达指标。
■ 创新精细管理 铁面执法监管
在开展工程治理的同时,陕西省将改革排污总量管理机制、创新精细化管理作为减排跨越发展的突破口,开展了环境容量研究、推行企业刷卡排污总量控制、完善排污许可制度、深化排污权交易试点等系列创新改革。
在青岛啤酒西安汉斯集团有限公司,一张银行卡大小的排污总量管理IC卡在刷卡式总量监控仪上轻轻一刷,企业能够排放多少污染物、已经排放多少污染物、还剩多少排放量,便一目了然。“就类似于家庭用的电卡一样,买多少用多少,卡里的用完就没得用了。并且监测数据还可发送到企业管理者或环保部门监管者的手机上。”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说。
“通过对企业安装总量刷卡设备,用整体化、系统化、全方位监控代替单一的排污口监控,对污染物的产生排放进行总量监测,实现排污浓度和总量的双重控制,并将监测数据上传总量控制监管平台,通过系统建设,促进环境容量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污染减排成本、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加快实现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和环境质量的改善。”陕西省环保厅总量处处长赵生山说。
以刷卡式排污为契机,陕西省进一步改革排污许可证管理制度,先后完成了577家国控企业排污量核定工作,印发了《陕西省排污许可证管理暂行办法》,并启动省控、市控企业排污量核定工作,印发了《关于启动污染源废气废水排放总量控制监管平台(一期)现场端建设工作的通知》,全面推进总量控制监管平台建设工作,为排污许可证制度的有效执行提供了保障。
严格执法,铁面问责,成为陕西省发挥管理减排倒逼作用的又一手段。陕西省政府成立了以副省长张道宏为组长,环保、发改、工信、国土等相关部门参加的全省环境保护大检查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全覆盖、零容忍、明责任、严执法、重实效”的总要求,制定印发了《陕西省环境保护大检查工作方案》,全面开展检查。截至2015年6月底,陕西省共出动执法检查人员14600余人(次),检查企业4284家(次),发现环境违法问题539余起,立案处罚1039余起,罚款5320余万元。集中公开约谈污染企业29家。取缔关闭不符合产业政策及生产工艺企业427余家。对5家企业实施按日连续处罚,对40家企业违法排污设施进行了查封扣押,对514家企业实施限制生产和停产整治,对35家涉嫌环境违法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对6家企业涉及环境污染犯罪案件进行司法移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