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商报为农民工协调处理拖欠工资问题 讨回欠薪五万元

18.10.2014  13:44

  原标题:口头承诺不可信打工还应签合同

  昨日,通过本报记者协调,六位打工者的五万元欠薪有了着落

   中国甘肃网10月18日讯 据西部商报报道(记者 何静)连日来,本报推出的“拒绝欠薪·帮务工人员维权讨薪行动”的相关报道,引起了省内外众多务人人员的关注,不少读者拨打本报热线8119000进行反映,也有网友通过本报微博、微信、西部商报新闻网等平台反映工资拖欠和工程款未按时支付的情况,大家希望能借助这个平台,让本报记者联合相关部门为他们维权,帮他们讨回用人单位所欠的薪酬。昨日,通过本报记者的协调和努力,六位打工者的五万元欠薪有了着落。

  记者协调下五万元欠薪本月底兑现

  据市民张先生反映,他从去年10月份开始在九洲一家会所打工,工作到今年五月份,他与其他5位同事一起从该会所辞职,当时,该会所老板还欠他们6人三个月的工资,共计五万多元未给。张先生说,因为疏忽,他们也没有与该会所签订劳动合同,现在辞职后,对方一直以各种借口进行推托,不予支付。昨日,记者与该会所的李老板进行了联系,李老板说,他并不是有意拖欠这6人的工资,目前资金出现了一些问题,他表示这笔资金一旦到位,他会首先把这6个人的工资支付清楚。最后,李老板向记者承诺,这个月的月底之前,他便会将这6个人的欠薪全部付清。

  三个方面成讨薪困难主要原因

  在近几日接待欠薪投诉、帮忙讨薪的过程中,记者发现讨薪困难有多种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只凭口头协议或者仅仅经过朋友口头担保和介绍就开始工作;欠薪时间过长无法找到工程负责人;工程转包多次,各转包人相互踢皮球,欠薪一直无法讨回。在此,本报提醒各位务工者,为避免在日后讨要工资、依法维权时缺少凭据,务工人员应注意与用工方签订一份书面合同,将双方权利义务予以明确,应将用工方的各种口头承诺一并写进合同,这将是日后矛盾发生时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凭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