墩子山

22.09.2014  13:45

    在榆中境内的接驾嘴村。

    接驾嘴,说的是在墩子山嘴巴上的一个村落,因隆重迎接皇帝圣驾得名。但是,接驾嘴的墩子山,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站在接驾嘴高速公路服务区,就能觉察到有一座高大的山嘴向你逼了过来,随便抬起头,一座猛茬茬收住脚步的山嘴,好像刚刚停止了行走,似乎还在发出喘息的声音。山嘴像一张牛脸,额头后仰,下巴前翘。顺山势隆起的鼻子,自然凹陷的眼圈,以及山嘴下端那道横着褶皱的嘴巴,显显构成了牛脸的轮廓,样子透着疲惫,似在仰天呼吸,蓄势再发。牛的四蹄,全都没在了地下。牛脖颈后面,就是突兀而来的山岭,南起小康营,北止接驾嘴,横在榆中盆地的东南面。山势壁立,独成一脉。

    仔细看时,山嘴巴确是一个憨态毕现的大土墩子。

    据说,如果当年这座墩子山与东北面天池峡的山峦连在一起,整个榆中盆地,若从兴隆山的九子峰顶俯瞰,西北走向的白虎山、东北走向的花花山、西南走向的兴隆山,加上东南走向的墩子山,刚好构成古时皇帝使用的玉玺形状,那时候,就会有一位榆中人坐到皇帝金銮殿的宝座上。

    很早很早以前,墩子山北头的接驾嘴村里,有一年轻汉子,名叫天牛,住在村子南梢,父母早亡,独自一人侍弄着七八亩土地,春来秋去,广种薄收,日子过得倒也相安无事,平淡无奇。

    忽然有一天,村子里来了一个大肚子女人,二十不几,蓬头垢面,衣衫褴褛,拄着一根歪来歪去的打狗棍,端着一只豁豁牙牙的瓦碴碗,蹒蹒跚跚,来到了天牛家门口讨要。碰巧,天牛正在吃着午饭,天牛见来人身怀六甲,一步三晃,行动滞重,不由心生怜悯,连忙将她迎进家门,端上面条,叫女人吃喝。女人也不说个谢字,埋了头,连着吃了三大碗,这才抿嘴笑了一笑。天牛看见女人的笑样,顿时现出了一脸的呆相。天牛发现,女人的眉宇之间,透着一股清丽和秀气,颇有几分姿色,想必也是富贵人家出生,或许遭了某种劫难,才流落到这里,就打来水,替女人洗了头脸,找了母亲在世时穿过的旧衣裳,叫那女人里外换了,女人一下子变得干净许多,仔细一看,脸上还嵌着一对浅浅的小酒窝,人也猛然变得好看了许多,天牛不由心生喜欢。

    这个时候,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女人吃饱喝足、梳洗打扮后,却突然身子一歪,躺在炕沿下,呼呼大睡起来。天牛见状,也顾不得许多,将女人抱上炕头,女人依然深睡不醒。谁料,这一睡,竟然长达两个月。

    天牛是个憨实的人,家里多了一个来历不明的蹊跷女人,天牛觉得很不方便,也不好惊扰四邻。一到夜晚,只能睡到草房里去。更叫天牛难办的是女人到了吃饭的时候,眼睛依然紧闭着,嘴却自然张开,直到吃饱了,又悄然合拢。整个过程,女人不说一句话,脸上也没有任何表情。

    天牛左右为难时,突然记起父亲在世时,曾经带他到村南的墩子山上采草药的一幕。天牛的父亲粗识几样中草药,农闲时,常带了天牛上山把屲,采了马党参、鸡爪黄连、紫衣地丁等许多草药去镇上卖。天牛隐约记得,父亲曾经说过一种还魂草的药,好像能治疗长睡不醒的病。

    天牛知道,墩子山上的还魂草,大多都长在陡峭的石崖上,一不小心,就会滑落下来,跌入深谷,性命难保。天牛攀上墩子山,径直来到一处石崖下,抬手遮阴,仰头寻望,果然发现一块突出的石棱上,有一株随风摇动的还魂草。天牛大喜过望,沿着石崖的缝隙,不顾危险,爬了上去。就在天牛刚刚将还魂草挖了下来,拿在手中仔细观察时,不料脚下一滑,身子失去平衡,天牛来不及惊呼,整个人像一片落叶,朝着深不可测的谷底飘落下去。

    天牛闭了眼睛,知道这回必死无疑。就在这当口,天牛觉得自己的腰身被一条胳膊紧紧揽住,睁眼一看,发现托着他身子的人,竟然是躺在他家里的那个女人。

    天牛醒过来时,发现已经躺在自家的炕上。天牛揉揉眼睛,以为自己是在做梦。四下环顾,一点没错,挂在墙上的草帽,就是自己戴了好几年的那一顶。再看枕头旁边,发现先前在石崖上采挖的那棵还魂草,似乎还冒着缕缕香气。正惊讶着,门口一暗,闪进一个人来,正是那个大肚子女人,手里端着一碗面条,上面还飘着一层香喷喷的油花子呢。

    就在这时,女人手中的饭碗,突然咣当一声,掉在了炕沿根里。只见女人双手捂住肚子,豆大的汗珠,猝然间从额头滚落。天牛见状,吓的不知道如何是好。女人的脸色显得特别苍白,护着肚腹的手,猛猛抓住了天牛的胳膊,挣扎着笑了一下,说道,你看,外面的那座山,是不是在走动。天牛没有明白女人的意思,连忙摇摇头。天牛自小从这座山下长大,山上打柴、山下驾牛,一直都是老样子,山还能走动?天牛以为女人疼痛难忍,嘴里在说胡话呢。可是,女人一手捂着肚腹,一手挣扎着抬起来,指着半山腰的一棵歪脖子榆树,再次说道,你瞅,那棵树,正对在吊着的门扣儿,对不?你瞅仔细,树梢儿现在移到了门口儿这边?天牛定睛一看,天哪!门外的大山真的往北走动呢——原来装在门口儿眼圈里的榆树梢儿,眨眼的工夫,居然移到了门扣圈儿的外面。天牛看得有些呆滞,愈发如坠迷雾之中了。

    又一阵阵痛袭来,女人咬住嘴唇,指着柜头示意天牛。天牛见柜头上放着一把剪刀,没有明白女人的意思。女人挣扎着开了口,挣扎着说道,快去,把剪刀放在灶膛里烧一烧。天牛从楞怔中缓过神来,哎了一声,飞快抓起剪刀,跑进了厨屋。

    屋脊的烟囱里,烟柱冲天而出,袅袅地朝墩子山那边飘去。

    不大会,天牛的屋子里,传出了一声响亮的婴啼。

    当天晚上,借着山顶的漫下的月光,女人断断续续给天牛说出了她的身世。

    原来,女人本是天宫瑶池里王母娘娘的贴身侍女,随着年龄渐长,春心萌动,与天宫北门的牛天王私通,身怀有孕,被玉帝贬入人间,才落得了如今的这般下场。后来,牛天王经不住侍女的寻死觅活,才给侍女托了一梦,让玉女化装成叫花子,说他在西北的金县东边发现了一块可以利用的风水宝地,叫墩子山。牛天王日里在天宫值守北门,夜晚就摇身一变,恢复牛身,钻在墩子山下,由南向北,鼓足气力,驮着整座墩子山,暗自移动。牛天王与侍女约定在先,等到侍女分娩的日子,定将墩子山与北山相连,让金县盆地形成玉玺状,侍女生下的孩子,将来必定是皇帝。

    牛天王哪里知道,侍女其实早已厌倦了天宫的生活。侍女最初按照牛天王的嘱托,依计而行。可是,自从遇到了憨厚老实的天牛后,暗自动了反叛的念头。侍女知道,牛天王使用神力时,不能有丝毫的分心,否则会前功尽弃,这也是牛天王在夜间行事的主要原因。聪明的侍女眼见着分娩的日子一天天临近,天牛为装睡的她亲手喂饭不说,还要冒着生命危险,为她攀山越岭,前去采药,越加心生喜欢。思来想去,侍女有了主意。侍女化作一片青云,上了天宫,见到牛天王,哭哭啼啼,不依不饶,说等到牛天王将墩子山与北山合拢,她腹中的孩子恐怕早就生下了。牛天王见状,答应侍女,不管白天黑夜,投入全部时间,争取在侍女分娩时,将山合拢。

    侍女返回人间,暗自观察,发现牛天王果然没有食言,心中暗喜。那一天,就在她救下采药的天牛时,不由灵机一动,故意让天牛看到了墩子山移动的情景。同时,提高声音,以引起牛天王的注意。墩子山下,牛天王正用尽全力,驮山运动,忽然听到侍女的声音,似在喊他的名字,一分散精力,高大的墩子山,就将他的四条牛腿压进了地下,牛天王仰天挣扎,却因气力耗尽,再无办法。墩子山嘴,就形成了今天的样子。

    侍女生了孩子,就做了天牛的媳妇,变成了一个地道的乡村女人,因丈夫天牛也占一个牛字,女人索性让孩子归了牛姓。

    日月阴晴圆缺,四季春夏交替。渐渐,墩子山下,牛姓人间世代繁衍,形成了现在村里大都是牛姓人家,叫牛家庄。也有一说,牛家庄的先祖,其实来自山西洪洞县的大槐树下,有家谱可查。不论源自哪里,牛家庄的百姓世世代代老实敦厚、心地善良,日出而作,耕读传家,一直是约定俗成的习惯。后来,康熙皇帝西北巡查,当时的甘肃巡抚和兰州道台隆重迎接圣上大驾光临,寻找接驾地点,东出兰州后,发现墩子山形势貌似敦厚,却透着一股凌然之气,与皇家风范颇为相似,遂将牛家庄改名接驾嘴,存留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