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汁画就的“生命线”安全从何谈起?

31.10.2014  04:33

    有报道说,投资110亿元的山西岢临高速公路,原定18个月的工期,却近4年才通车,工程被指偷工减料,多处现“豆腐渣”,基护坡轻轻一撬,里边的石块“稀里哗啦”滚出来;路面上的水泥用脚一踢,就会还原成粉状;填充石缝的不是砂浆,是石料加工厂废弃的石粉;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挡墙和护坡的石缝是用墨汁画出来的……面对记者采访,一位标段负责人自曝家丑:资质是借来的,不偷工减料就挣不到钱。

    从“楼脆脆”到“墙碎碎”,从“路软软”到“桥塌塌”,近年来,一个个“豆腐渣工程”的鲜活案例一次次“亮瞎”了群众的双眼。民间传说柴王爷、张果老曾携日、月和五岳名山“严重超载”,考验赵州桥的质量。虽然只是个传说,但这也反映出古人设计桥梁时尚知考量承重和审视质量。可是现在,虽然一项工程从立项到交付使用,涉及招投标、施工、监理、验收等诸多环节,虽然国家相关法规对各个环节都有明确的要求,只要各个环节有关人员忠于职守,就不会出现问题,即便出现问题,也能被及时发现,不致酿成严重后果。那么这些环节、这些关口,又被如何突破的?简单的说,腐败导致了监管部门成了稻草人。

    据有关方面统计,在一些地方近些年发生的腐败大案要案中,90%以上与建筑工程领域项目有关。在中纪委进行的一次反腐民意调查中,建筑工程领域被群众选为5大腐败领域之首。巨大的利润空间,使得一双双黑手伸向建筑领域。而且由于管理者失职、渎职,工程的质量问题很多时候似乎只有靠突发事故进行“检测”,而每一次“检测”的结果,不仅是豆腐渣工程被暴露,还伴随着老百姓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公共工程、民心工程的质量问题暴露后,却少有人为之担责。如此咄咄怪事,折射出了公共工程、民心工程质量监管上的“公地悲剧”——每个人对阻止事态的继续恶化都感到无能为力。相反,如果是一处有具体产权归属的建筑工程被发现是“豆腐渣”,只怕施工单位与质量验收部门早已被业主诉上法庭了。但对于一项属于公共产权的公共工程,该由谁来追究和问责其质量问题呢?

    其实,在保障工程质量上,我们有太多经验可以继承、借鉴。在不少古建筑所用的砖石上,我们都能看到制作者的姓名,他们留下的是经得住岁月考验的建筑,是参与者的荣耀,更是永久负责的精神。相反的是,现在的工程问题出现后,往往陷入互相扯皮甚至不了了之的怪圈。记得国内有位市长出访法国时,曾向同行讨教拆迁经验,对方回答却是几乎没有拆迁,因为规划本就十分科学,用不着动辄再大兴土木;另一方面,大多数建筑无论是私人的还是公共的,本身就具有极佳的品质。由此,小马飞刀以为,如果职能部门的公信力不能得到大幅提升,就不可能抛弃装模作样的摆设之嫌,也无法抛舍公众对腐败嫌疑的穷追猛问。还有就是,如果没有“违者必究”这一根本举措,一切都是闹着玩的。

    只有责任的回归,质量才可能得到保证。 小马飞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