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

29.01.2015  04:58

    1月28日上午,在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刘伟平省长代表省人民政府作了《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分两个部分:2014年工作回顾;2015年的工作。

    2014年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任务,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和“三期叠加”的阶段性特征,一手抓“3341”项目工程建设,一手抓“1236”扶贫攻坚行动,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完成了省人大常委会批准调整后的各项预期目标。

    2015年我省将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指示,围绕省第十二次党代会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在更加重要位置,着力推进改革攻坚,着力强化创新驱动,着力加强风险防控,着力抓好扶贫开发,着力保障改善民生,着力推进依法行政,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奋力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

    回顾2014

    全省生产总值6835.27亿元

    2014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6835.27亿元,增长8.9%;固定资产投资7759.6亿元,增长2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10.4亿元,增长12.6%;进出口总额86.5亿美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72亿元,增长13.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804元,增长9.7%;农民人均纯收入5736元,增长12.3%;城镇登记失业率2.19%;人口自然增长率6.2‰;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2.1%;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完成国家下达的控制指标。特别是结构调整取得了重大突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到13.2:42.8:44,第三产业比重10年来首次超过第二产业;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增幅均超过经济增长增幅,呈现出速度、质量、效益良性发展的好局面。

    改革开放

    把转变政府职能和简政放权作为“先手棋”,省级政府部门取消、调整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185项,对保留的事项减要件、减程序、减环节、压缩审批时限,平均办结时限缩短三分之一左右。全省新增市场主体19.27万户,其中新增私营企业4.41万户,新增户数比上年增长90%。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比重达到41%,全省“三公”经费支出下降30%,全省城镇化率达到41.4%。全年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达成经贸合作项目合同及协议83个,贸易额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由2013年的18%提高到23%。

    项目建设

    坚持抓投资保增长,争取中央各类投资360.9亿元,增长9.53%;开工建设高速公路592公里,建成300公里,实现所有市州和48个县市高速联通;铁路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投资规模和在建里程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一,全年续建和新开工铁路项目12个,在建铁路总里程2418公里。兰州新区全年实施产业项目112个、基础设施及其他项目155个,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35亿元,增长4.4%。35个国家和省级开发区聚集功能显著增强,完成生产总值1350亿元,占全省比重达到19.75%。

    结构调整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7.2%,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8.8个百分点,占生产总值比重由2013年的7.2%提高到10%左右。累计建成11条循环经济产业链,新培育循环经济示范企业24户。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25.65%,旅游综合收入增长26%。

    扶贫攻坚

    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58个贫困县为主战场,以“六大突破”为重点,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全省减少贫困人口140万。在富民产业培育上,加快发展牛羊养殖、马铃薯、中药材、林果、高原夏菜等特色产业,完成800个贫困村整村推进项目,扶贫对象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水平。全年累计发放支农再贷款223.48亿元,办理再贴现113亿元,全年支农再贷款限额居全国第三位。

    民生保障

    年初确定的10项23件为民实事全面完成。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9.5%。新增城镇就业43.5万人。城乡低保标准提高15%,农村五保户供养省级补助标准提高25.5%,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10%,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政府补助标准由年人均280元提高到320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由月人均60元提高到65元。岷县5·10雹洪灾后重建任务总体完成;8个市州政府所在地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兰州市按新标准优良天数达到250天,同比增加57天;69个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项目列入国家文化产业重点项目;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下降2.3%,直接经济损失下降27%,平安甘肃建设全面推进。

    作风建设

    开展窗口服务、政策落实、行政执法等领域专项治理,着力整治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积极推进政务公开,现行320项行政审批项目已全部进驻省政府政务大厅,实行集中统一公开办理。加强审计监督,政府系统纠正违规资金159.66亿元;强化行政监察,给予党纪政纪处分3612人,移送司法机关104人。

    展望2015

    民生与经济发展并重

    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指示,围绕省第十二次党代会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在更加重要位置,着力推进改革攻坚,着力强化创新驱动,着力加强风险防控,着力抓好扶贫开发,着力保障改善民生,着力推进依法行政,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奋力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左右,进出口总额增长7%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3‰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完成“十二五”控制指标。

    10项27件民生实事

    ●实施城乡居民职业技能培训工程;扶持1万名高校毕业生就业。

    ●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城市低保标准10%;提高农村低保标准11%,使一二类低保户实现政策性脱贫;提高农村五保省级补助标准40%;提高工伤人员伤残津贴标准10%;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10%;提高全省失业保险金标准10%;为困难弱势群体法律援助案均补贴1500元;提高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扶助标准;为重度残疾人家庭发放护理补贴;实施残疾人康复服务“百千万”工程。

    ●新建公共租赁住房4.08万套;实施棚户区改造9.81万户;实施农村危房改造14万户。

    ●为58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县乡村教师发放生活补贴;在58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县2000人以上的行政村,依托现有小学建设幼儿园。

    ●在58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县县级医院建设重点专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标准由人均320元提高到380元。

    ●建设乡村(社区)文化体育活动中心。

    ●解决126.58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建设1万公里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

    ●实施3.15万户15.4万人易地扶贫搬迁工程。

    ●建设县乡便民市场;实施食品安全放心工程。

    ●建设乡镇(街道)平安与便民服务综合信息平台。

    十项重点工作

    转职能力推重点领域改革

    推进省政府部门行政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清单、政务服务网“三张清单一张网”建设,提高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能力。省属国有企业全部完成公司制改革,扎实推进酒钢等5户企业改革试点,完善省属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缴管理办法,适当提高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建立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及风险预警机制,省市县三级政府性债务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创新竞争性领域财政资金投入方式,设立财政参股的技术创新驱动基金、战略性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贷款融资担保基金。

    在新型城镇化试点县镇推进户籍、土地、财政、商贸、社保、教育、卫生等方面的配套改革,研究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全面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积极稳妥推进土地流转,基本完成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发证,组织实施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加快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继续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抓好职业教育助推城镇化改革试验区建设。全面推行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探索建立医保支付、多点执业、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机制,全面推进和完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使大病患者能得到及时救治。推广“民情流水线”、“三维数字”社会管理等新型管理服务模式,提供更多的便民利民服务。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最严格保护措施,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水权、排污权交易试点,用市场化方式推进资源高效集约利用。

    调结构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实施科技创新驱动,推动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加快张江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技术转移中心建设,支持北京大学在兰州新区设立技术转移中心,推进兰州新区科技创新城建设。加快兰州科技大市场建设,形成有利于创新成果产业化的新机制,推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扶持特色优势产业在适宜地区加快发展,建设国家级育种制种基地。把发展草食畜牧业作为结构调整的重点,开展粮改饲和种养结合模式试点,促进粮食、经济作物、饲草料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新建600个标准化养殖场,推进35个现代畜牧业示范县建设。支持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发展,培育和引进有实力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高到50.5%。

    加快重点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加快生物质材料、有色金属新材料等创新创业示范园建设,争取国家批准兰州市生物医药集聚发展实施方案。围绕扩大需求,大力实施养老健康家政、信息、旅游、住房、绿色、教育文化体育六大领域消费工程,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5%以上,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2%以上。加快兰州、嘉峪关、金昌、白银、天水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支持实施一批技术装备提升、主导产品升级换代、大宗原材料深加工、资源综合利用、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等技改项目。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培育一批科技创新型中小微企业。健全完善服务体系,创造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

    抓项目深入实施“3341”项目工程

    瞄准三大基础建设和四大产业方向,力争招商引资到位资金7000亿元,增长20%。开工建设高速公路5条700公里、续建11条1530公里,建成高速公路3条300公里、一级公路2条170公里。加快推进兰州至张掖三四线、天平铁路南延线、天水和平凉机场、白龙江引水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启动酒泉风电基地二期后续500万千瓦项目前期工作、新增装机300万千瓦,加快河西7个百万千瓦光电基地建设、新增装机100万千瓦,力争全省风电、光电并网装机容量分别增加300万和100万千瓦。谋划实施先进高载能及新能源相关产业项目,提升新能源装备制造业配套发展水平,构建河西新能源产业体系,加快陇东能源基地建设,争取将陇东地区列为国家大型煤电外送基地,加大关天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力度,提升天水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

    加快推进兰州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以高新技术、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现代物流等产业规划为导向,面向国内外精准招商,高起点引进重大产业项目。引进有实力的营运商在兰州新区设立数据中心,加快推动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发展。支持兰州城区企业“出城入园”,推动市州“飞地经济”产业园建设。加快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建设,力争6月通过验收并封关运营。积极争取设立自由贸易园区。开工建设兰州新区职教园区。继续完善道路、供水、供电、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推进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商务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打造具有一流服务水平的国家级新区。

    抓扶贫全年减少贫困人口100万人

    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58个贫困县为重点,实施精准扶贫,落实项目审批到县、资金整合到县的措施,强化县一级扶贫主体责任和省市监管责任,全年减少贫困人口100万人。加快贫困地区旅游资源开发,建设30个旅游扶贫试点村。在6个县开展光伏扶贫工程试点工作。把易地扶贫搬迁与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有机结合起来,在实施整体搬迁的前提下,尊重群众意愿,支持整体搬迁农民下山入川、出村进镇、离乡进城。统筹集中安置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生产生活设施建设,加快培育和发展后续致富产业,切实做到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探索符合贫困群众实际的抵(质)押金融产品,开展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抵(质)押贷款试点,创新发展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在贫困地区建设村级便民金融服务站2500家,拓宽农业保险险种和承保覆盖面,增强贫困农户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力实施教育扶贫,落实国家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规划,加快推进覆盖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县行政村的学前教育,贫困县学前3年毛入园率达到55%以上,消除中小学D级危房166.67万平方米。落实中等职业教育全部免学费政策,使有意愿的贫困家庭孩子都能接受免学费中职教育。继续提高高校招收贫困地区学生比例,让贫困家庭的孩子公平接受有质量的高等教育。

    推新型城镇化城镇化率提高1.5个百分点左右

    加快实施新型城镇化规划,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城镇化率提高1.5个百分点左右。抓好省市县规划衔接和试点工作的落实,全面推进省级15个县、30个建制镇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采取特许经营、政府补助、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特别是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地下管网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财政支持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完善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商贸、旅游、就业服务、生态环保等公共服务设施,增强县镇综合功能和吸纳就业能力。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和城镇产业培育,吸纳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充分就业,鼓励发展与城镇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资源加工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面向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服务业,打造特色农业强镇、现代工业重镇、商贸集散大镇、文化旅游名镇,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业260万人。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落实与转移农业人口相关的土地、草场、林地承包经营和宅基地、农房处置等政策,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就业、就学、就医、住房、计划生育等合法权益,引导和服务农民有序向城镇转移。

    建循环经济示范区全面完成35个省级以上园区循环化改造任务

    推进兰州和武威再生资源回收试点城市、酒泉和敦煌国家级区域性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基地建设。全面完成35个省级以上园区循环化改造任务。开展嘉峪关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推进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红古园区“城市矿产”示范项目建设。

    完善提高已建成的11条产业链,建成其余5条产业链。完成100户示范企业培育任务,争取一批企业跻身国家示范企业行列。实施节能重点工程,加快火电、水泥、钢铁、石化等重点行业减排工程建设,完成黄标车、老旧机动车和燃煤锅炉淘汰任务。加快实施工业重点涉水行业减排和畜禽养殖有机肥加工减排工程。深化排污许可管理和工业企业环境保护标准化建设,强化污染排放总量控制和定量化管理。

    抓文化加快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

    实施“历史再现”工程和历史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程,完成嘉峪关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文物本体保护和遗产监测项目、重点区段长城保护加固工程。编制完成兰州都市文化产业区发展规划,重点发展设计与文化创意、软件外包服务、文化科技、人才培训等文化业态,提升省会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实施河西走廊文化生态区重大项目,加快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加快陇东南文化历史区建设。

    继续建设“乡村舞台”和农家书屋,实现县级城市数字影院和中央、省市县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全覆盖,指导张掖市建成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并通过国家验收。加快20个旅游大景区建设,推进敦煌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兰州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加快推进读者股份公司上市和媒体融合发展。落实好与阿里巴巴集团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培育文化市场主体,扶持中小微文化企业发展。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25%以上,旅游综合收入增长25%。

    抓生态推进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实验区建设

    继续推进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等项目建设。争取国家支持实施祁连山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两江一水”流域综合治理、渭河源区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00平方公里,完成营造林面积300万亩。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努力完成国家下达的大气污染防治年度任务。加大饮用水源地保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确保城乡饮用水安全。加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和治理。探索开展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强化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加强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稳定在78%以上,尾菜处理利用率提高到30%以上。加强对村庄规划的指导,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和垃圾分类收集处理,改善村庄卫生状况,加强农村周边工业“三废”排放和城市垃圾堆放监管治理,防止污染向农村延伸。建设15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和1500个环境整洁村。

    促开放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带建设

    提升中川机场国际航空口岸对外运营水平,拓展国际快件和货运直航业务,推进兰州铁路综合货场建设,提升兰州铁路枢纽对外开放水平。开通兰州至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家的国际航班,实现中欧货运班列“天马号”常态化运营。发挥武威保税物流中心作用,加快国际陆港建设。扩大特色优势产品出口,对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出口额增长15%,建立面向中西亚及中东欧市场的劳务输转培训基地。

    支持企业面向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开展现代农业、有色冶金、装备制造、轻工建材、民族用品等领域的产业对接,紧盯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市场需求,调整出口产品结构,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共同建设生产加工出口基地。推进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融合发展,在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举办“甘肃文化周”,实施“甘肃文化精品翻译工程”等文化走出去项目。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国际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支持发展客源地旅游包机业务。筹办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提升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等节会的国际化水平。

    保民生优先解决民生问题

    全面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加强高校毕业生、化解过剩产能失业人员、退役军人、农民工、“零就业”家庭和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就业工作,新增城镇就业40万人,输转城乡劳动力500万人,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5%以上。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继续提高养老、医疗、工伤、失业保险待遇水平。推进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用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把符合条件的存量房转为公租房,使保障性安居工程惠及更多家庭。稳步推进岷县漳县地震灾后恢复重建。

    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3年行动计划,加强农村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推进城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健全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化解矛盾纠纷综合调处机制和基层维稳应急处置机制,推行依法逐级走访和网上受理信访机制,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目标责任管理,构建食品药品风险防控机制。加强价格调控监管,规范市场秩序,完善防灾减灾体系,提高灾害应急预防能力。 

甘肃公安机关严打经济犯罪 挽回经济损失33.6亿元
  中新网兰州5月14日电 (记者 徐雪)“2021年以来,全省共受理经济犯罪案件4440起,立案3121起,破案2264起,移送起诉3486人,挽回经济损失33.甘肃新闻
甘肃开展打击欺诈骗保专项整治行动 守护民众救命钱
   甘肃开展打击欺诈骗保专项整治行动 守护民众看甘肃新闻
甘肃高院探索构建传统文化知识保护体系 涉敦煌文化等
  中新网兰州4月21日电 (记者 徐雪)“今年,甘肃新闻
甘肃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启航 助推法治政府监督机制建设
  中新网兰州4月20日电 (记者 徐雪)“行政复甘肃新闻
甘肃整治网络黑灰产和网络乱象 侦破案件逾2000起
   甘肃整治网络黑灰产和网络乱象 侦破违法犯罪案甘肃新闻
甘肃高院院长张海波:人民法院如何保长江治黄河?
   (两会人物)甘肃高院院长张海波:人民法院如何甘肃新闻
甘肃法院去年审理婚姻家庭等纠纷案件逾5万件
  中新网兰州1月19日电 (丁思 崔琳)18日,甘肃新闻
甘肃高院“以案释法”公布年度十大案件
  中新网兰州1月15日电 (徐雪 崔琳)甘肃省高甘肃新闻
甘肃拉开彻查涉金融不良资产案件攻坚序幕
  中新网兰州12月7日电 (记者 崔琳)7日下午,甘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