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GDP增速25年来首次破7

20.01.2016  04:02

■新华社图表

    19日上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为6.9%,这是自1990年以来GDP增速首次破7,并创25年来新低。经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676708亿元,比2014年增加4024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9%。与去年相比,增幅下降了0.4个百分点。从环比看,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6%。

    人口

    60周岁及以上人口增958万人

    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13746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80万人。2015年出生人口1655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07‰,死亡人口975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1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96‰,比上年下降0.25个千分点。

    从性别结构看,男性人口70414万人,女性人口67048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5.02,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3.51。从年龄构成看,16周岁以上至60周岁以下(不含60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91096万人,比上年末减少487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6.3%。

    60周岁及以上人口22200万人,占总人口的16.1%,与2014年相比增加958万人;65周岁及以上人口14386万人,占总人口的10.5%,比2014年增加631万人。

    从城乡结构看,城镇常住人口7711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200万人,乡村常住人口60346万人,减少1520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56.1%。

    收入

    高低收入人均可支配相差近5万元

    2015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66元,比2014年增加1799元。

    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195元,比上年增加2351元,增长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22元,比上年增长8.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5%。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73,比上年缩小0.02。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9281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7%。

    按全国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组,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5221元,中等偏下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11894元,中等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19320元,中等偏上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29438元,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54544元。2015年农民工总量27747万人,比上年增加352万人,增长1.3%。农民工月均收入水平3072元,比上年增长7.2%。

    房地产

    全国房地产开发仅增1%

    全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95979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其中住宅投资增长0.4%。房屋新开工面积154454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4.0%,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下降14.6%。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2849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6.5%,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6.9%。全国商品房销售额87281亿元,比上年增长14.4%,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16.6%。

    12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71853万平方米,比上年末增长15.6%。全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125203亿元,比上年增长2.6%。

    消费支出

    对GDP贡献率为66.4%

    数据显示:201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0.5%,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10.0个百分点。需求结构进一步改善。全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66.4%,比上年提高15.4个百分点。区域结构协调性增强。中、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分别增长7.6%和7.8%,分别快于东部地区0.9和1.1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15.7%,快于东部地区3.0个百分点。节能降耗继续取得新进展。全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5.6%。

    新闻分析

    6.9%是一个不低的速度

    ——国家统计局局长王保安

    “6.9%的增长速度符合中高速的目标。”针对刚刚公布的2015年经济增速,国家统计局局长王保安19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说,这是一个不低的速度。对于中国经济持续放缓,有各种各样的评价和议论。对此,这位去年上半年履新的国家统计局局长认为,科学评价GDP的增速要从三个维度来看。

    首先要全面地看。他认为,6.9%的增速符合中国现阶段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约束和有关战略目标客观需求。

    其次要辩证地看。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回落,尤其是六大高耗能工业回落更为明显。在王保安看来,这恰恰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结构优化升级的必然要求,也是转型升级阵痛期的正常表现。

    第三要历史地看。中国经济正处在结构转型期,在资源环境条件、市场环境条件、供需条件都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中国能够取得6.9%的增长速度,确实是来之不易的。

    ■权威解读

    2015年GDP增长达到预期目标

    分季度看,2015年一季度经济同比增长7.0%,二季度增长7.0%,三季度增长6.9%,四季度增长6.8%。总体来看,2015年国民经济仍运行在合理区间,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快,新兴动力进一步积聚,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曹和平表示,虽然去年外贸和内需形势都比较严峻,但物价保持低位,就业目标也提前完成,完成全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实属不易。

    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是2015年经济的一大亮点。首先,产业结构继续优化。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为50.5%,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10个百分点。

    其次,需求结构进一步改善。全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6.4%,比上年提高15.4个百分点。

    第三,虽然制造业遭遇困难,但高新技术产业的增速比工业整体高4.1个百分点,这说明我国的新兴产业、新型业态和新商业模式正在蓬勃发展。

    2016年将继续“爬坡过坎

    专家认为,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国内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全面深化改革构建发展新动能任务依然艰巨。

    “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这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2016年主要任务。这其中,首要者是“去产能”。钢铁、煤炭等产能过剩行业在2016年将遭遇大考,很多地方正在部署清理“僵尸企业”的工作。

    “去产能”,难在关停企业可能带来的就业问题上。当然,这是一个分步实施的过程,且新兴产业、接续产业也能转移吸纳部分人员。有研究表明,淘汰过剩产能对就业的影响有限。

    “2016年还是中国经济困难的一年,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很大,但这也有积极的一面,因为结构调整将在经济下行中展开,新兴产业会崛起。”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表示。

    业内人士分析,投资需求的低迷、出口增速的大幅下降等,在2016年不会出现根本性好转。但另一方面,地产和基建投资在近期显现出改善的迹象,消费需求在收入的支持下将继续稳定增长。鉴于此,虽然2016年经济仍很困难,但预计增速不会明显放缓。 □稿件均据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