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根贫困群众 助推农民增收——解读村级产业发展互助社“临夏模式”

28.10.2015  15:56

  中国兰州网10月28日消息 临夏,全国两个回族自治州之一,所属8县市均被纳入国家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片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远远低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

  面对民族贫困地区的实际,临夏州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社会资金的集群效应和农户资金的保底作用,搭建村级产业发展资金互助平台,破解贫困群众贷款难问题,创造了金融支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临夏模式”。

   大规模广覆盖建立纵向到底的网络架构

  2013年以来,临夏州着眼于解决农村发展缺少资金的难题,坚持自愿性、互助性、非盈利性、统一管理的原则,探索建立以贫困村为主体的村级产业发展互助社。

  互助社实行入社自愿、退社自由,互助合作、有借有还,用途专属、周转滚动,民有民用、政府监管的运作机制,采取“成熟一个、验收一个、注资一个、运行一个”的办法,标准化管理,梯次化推进。

  截至目前,全州已建立8个县市级分社、117个乡镇管理站、982个村级互助社,入社农户14.9万户,实现对贫困村和特困户大规模、广覆盖,打通了农村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多渠道多元化形成滚动发展的经营模式

  临夏州以“政府+企业+社员+其他”的筹资模式,为互助资金平台“蓄水池”存量资源。

  具体做法是:政府给每个贫困村注资50万元以上;每个村跟进1户企业,每户企业注资20万—49万元;自愿入社的农户,每户注资1000元以上;接受慈善机构和社会捐助资金。

  短短3年,全州共筹集互助社资金8.51亿元,其中财政注资4.99亿元,企业注资1.98亿元,群众入资1.54亿元,社会捐赠80万元,累计发放借款11.3亿元,惠及农户11.4万户。

  “我们深深感受到,只有发挥好公共财政资金的孵化效应,才能使农村金融服务普惠到广大贫困农户身上。”临夏州委书记杨元忠说。

   抓难点育产业实现造血治本的重大突破

  社员借款怎么用?是关乎村级产业发展互助社资金运行的大事情。

  为此,临夏州在政策导向上,坚持以发展生产项目为原则,把群众的“钱途”与培育富民产业结合起来,扶持农户独立经营或参加合作经济组织,积极发展畜牧养殖、蔬菜花卉、特色种植、苗木培育、贩运加工等多元产业,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实现“输血式”扶贫变“造血式”扶贫的重大突破。

   促创新凝合力创新立体多元的扶贫模式

  临夏州村级产业发展互助社借款无抵押、费率低、周转快,为社员提供了灵活、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有效解决了贫困人口贷不起款的问题,被誉为农民身边的“土银行”。

  政府注资以互助社为载体,以资金为纽带,带动农户、产业、技术、市场有机融合,实现财政扶贫资金与受益群体的统一,形成立体多元的扶贫模式,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平添活力。

   重眼前管长远构筑金融服务的生态屏障

  临夏州制定出台《关于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意见》,全力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着力营造守信守法的信用生态环境,全州村级产业发展互助社到期借款回收率达98%以上。

  伴随着村级产业发展互助社的规范运行,临夏州初步形成多层次、较完善的农村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同步建立新形势下农村金融风险处置机制,构筑起农村金融服务健康发展的生态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