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农民增收新路子 ——临夏州发展现代农业纪实

26.07.2016  11:08

  临夏回族自治州完善产业政策,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发展以旱作农业为基础、以草食畜牧业为重点的现代农业,走出了一条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新路子。去年,全州农业增加值36.78亿元,同比增长5.9%;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5245元,同比增长12.6%。

强化政策扶持 夯实产业基础

  临夏州委州政府先后出台《关于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决定》《关于加快富民产业培育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若干政策规定》和《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建设规划》,采取政策互补的办法,驱动现代农业的发展。

  2013年以来,临夏州每年下达州级富民产业培育资金2000余万元,集中用于扶持旱作农业技术推广、设施蔬菜生产、能繁母畜和规模养殖场建设奖补。到去年底,全州旱作农业技术推广面积达到168.47万亩,基本实现适宜种植区全覆盖,成为全省覆盖率最高的地区之一,带动粮食总产量突破80万吨大关,种植户户均增收1250元,人均增收260元,夯实了农民增收的基础。

  如今,永靖县川塬区、临夏县北塬片、临夏市郊区等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和兰郎公路沿线高原夏菜生产基地建设初具规模,以日光温室为主的设施蔬菜种植面积扩大到9.55万亩。据测算,临夏州日光温室蔬菜亩均收入过2万元,相当于大田作物收入的10倍,设施蔬菜产业拓宽了农民增收的领域。

  “农牧结合、循环发展”。同时,临夏州以构建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为切入点,加快建设肉牛、肉羊、奶牛三个产业带,以及猪、鸡、渔三大基地,累计建成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1392个,发展规模养殖户4万户,规模养殖占全州饲养量的54.9%,去年养殖业人均纯收入615元,农民增收效应显现。

注重示范引领 延伸产业链条

  临夏州紧盯发展生产、开拓市场、营销管理、带动农民增收等环节,培育扶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提高组织化程度。截至目前,全州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已发展到1388家,加入合作组织成员达到2.86万人,连接农户11.3万户,实现经营服务总收入8.23亿元。

  同时,临夏州围绕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和“一企一策”的扶持措施,壮大龙头企业,扩大营销网络,延长产业链条。全州累计建成“农”字牌龙头企业近百家,拥有固定资产总值16.6亿元,带动农户13万户,去年销售收入达到29.4亿元。

  临夏州还成立清真食品认证中心,制定无公害农畜产品地方标准,认定无公害产品产地,认证地理标志产品和绿色食品,打造出永靖西红柿、永靖草莓、和政辣椒、康美农庄、八坊清河源等农畜产品知名品牌100多个。

强化服务支撑 激发发展活力

  临夏州以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示范推广为重点,以农产品仓储、加工、营销为关键,通过集约土地、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建设临夏县北塬、永靖县两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临夏县众博牧业蛋鸡养殖、积石山县蛋皮核桃、永靖县三塬、和政华丰庄园4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建成积石山县万头肉牛养殖示范基地、八坊清河源现代肉牛养殖园区、康乐德系西门塔尔牛繁育中心等大型畜牧养殖企业,大力推广统一规划、统一种养、统一营销等管理方式,提高农业整体效益。

  州、县、乡三级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同步推进,先进适用的农业关键技术得到集成推广。全州农业科技贡献率提高到45%,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7%以上;畜禽良种化程度达到72%,畜禽良种覆盖率78%。机耕面积154.03万亩,耕播收综合农机化水平达到35.03%;累计建成农村户用沼气15.2万户,覆盖率43.3%。

  临夏州还加速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为农业产业适度规模经营注入活力。截至目前,全州签订耕地流转合同8.09万份,农村耕地流转农户11.4万户,流转总面积55.75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25.8%。其中,新型经营主体用于规模经营的面积14.7万亩,实现了土地流转从单一的农户间流转,向新型经营主体流转的转变。(记者邹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