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共商共建共享, 中、塞、波、乌在“一带一路”上大有可为
6月17日开始,习近平主席出访塞尔维亚、波兰、乌兹别克斯坦等三国。期间,习主席将同三国领导人会面,就双边关系进行面对面交流,就相关国际热点问题交换意见,并共同见证签署一系列政府间和商业合作协议。其中,“一带一路”建设是重要议题,体现出习主席本次亚欧之旅的“一带一路”特色。
从到访三国的地理位置上看,它们既是第一批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沿线的重要支点,又分别处于中亚、中东欧的核心地带。其中,波兰、乌兹别克斯坦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新亚欧大陆桥的重要环节。塞尔维亚所处的巴尔干半岛则是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实现联通统筹的关键。如此,全球范围内最具活力的亚太经济增长区、中亚资源富集区和最具发展潜力的中东欧地区得以连接起来,形成活络世界经济的新通路。
实际上,自2013年秋季习近平主席提出伟大构想以来,中国与塞尔维亚、波兰和乌兹别克斯坦之间事关“一带一路”建设的务实合作不断有新进展。目前,匈塞铁路、贝尔格莱德跨多瑙河大桥、科斯托拉茨电站、中欧陆海快线、中欧班列、安格连-帕普铁路隧道、中国-中亚天然气管线等一系列“设施联通”项目稳步推进。更多务实合作正在酝酿成型。可以想见,习主席此访推动的中国与三国之间关于“一带一路”的合作势将围绕着“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政策沟通”、“民心相通”这“五通”,全方位、多层次深度开展。因此,中国与这些国家之间的经贸、产能、金融、科技、教育合作新领域、新模式,天然带有很强的“一带一路”属性,既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有机组成,又是“一带一路”深度发展的种子。
“一带一路”建设既是开放的,又是有深刻内涵的。就开放性而言,“一带一路”重视共商、共建、共享,就是要将沿线国家的发展战略对接起来。通俗地讲,包括中国在内的沿线国家各自有什么优势、需要什么、想发展什么,大家坐下来、摆出来、谈起来、一起做,就是一个极为宏大而不设限的发展空间。具体而言,塞尔维亚希望推进再工业化同时乐于做“一带一路”在中东欧的协调员;波兰具备东欧区域较大经济体量和农业优势,同时希望发挥“一带一路”欧洲门户作用;乌兹别克斯坦具备巨大能源、产能潜力等,都使中、塞、波、乌之间在“一带一路”上大有可为。习主席此访则将为之进一步勾勒发展合作蓝图,并推进“一带一路”一张蓝图干到底。
长期看,“一带一路”建设还将拥有极其丰厚的规则和制度红利。正如习近平主席在塞尔维亚《政治报》和新南斯拉夫通讯社发表的署名文章所言,“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有水大河满,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大事办好事,办长久之事”。很显然,如果将“一带一路”放在更广阔的地理和历史视角下,经过沿线国家间长期合作与不懈努力,在经贸、金融、设施、政策、人文等领域不断联系、密切交往,将会自然生发、逐步形成一套适合沿线国家合作共赢的办法、习惯和路径,极大地降低沿线国家经济交往的“门槛”和“交易成本”。这个过程将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但其中更离不开沿线国家领导人的顶层设计与持续关注、呵护、巩固。因此,这也必然是习主席再次出访中亚、中东欧的题中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