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块捏出生命五彩塑出魂灵 天水艺人何彦云的“泥塑梦”
一团不起眼的泥巴,经天水艺人何彦云的手拿捏、雕刻后,就像被赋予了生命一样,成为一尊尊有“灵性”的艺术品。近日,何彦云制作的伏羲系列作品《伏羲女娲赐福》完工。他说:“从制作伏羲与女娲泥塑开始,我最大的想法还是把具有伏羲元素的系列泥塑做出来,让天水民间泥塑艺术发扬光大。”
从小偷偷学艺
何彦云的泥塑作品造型从麦积山到敦煌,范围广泛,内容丰富。在他居住的两层小房内,一楼是客厅兼泥塑作品展示厅,二楼是创作设计室,楼顶上临时搭建的房子算是他的简易工作室。
上小学时,何彦云有一次看到正在村里重修庙宇的泥塑师傅,经过几天的辛勤劳动,把不起眼的泥巴捏成了庄严威武的神像。于是,他便天天放学后去那里,从无意间去看,变成了偷偷学。只要师傅有空,他便缠着师傅问这问那、为其殷勤地泡茶倒水。终于,师傅被他的诚心所感动,带着他走南闯北,学习泥塑艺术。从塑神像到创作墙面浮雕壁画,他跟师傅学艺7年后,自己开始在泥塑、壁画方面进行设计和创作。
何彦云说:“好的泥塑作品是一件有艺术性、有生命力的作品。创作者不但要有艺术眼力,还要有多年的实践经验。要在泥塑艺术的道路上坚持和创新,没有极大的耐心不行,与泥土打交道还要耐得住寂寞。从泥土的选用到成形、着色,有许多道工艺,至于表现塑像的内心世界,则是一门更高深的学问。”
制作民俗风味的作品
一团不起眼的泥巴,经何彦云的手拿捏、雕刻后,就像被赋予了生命一样,让人从栩栩如生的泥塑作品中,看到其内心世界。与泥土打交道近20多年,他艰难地在这条少有人问津的艺术道路上前行。
天水民间用泥土塑造人物历史悠久,女娲抟土造人,便是最早的传说。考古发现的大地湾人头形器口彩陶瓶,充分显示了古代先民的泥雕艺术。经过数千年的传承和发展,目前,中国有七大泥塑。麦积山以古代泥塑艺术著称于世,而现代几乎没有人知道天水有泥塑作品。这让已经列入天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何彦云有些着急,他在学习传统泥塑的同时,开始尝试将现代泥塑艺术与传统泥塑艺术相结合,用唐代艺术手法临摹麦积山“东方微笑”,并自然而然地过度到对伏羲女娲系列的创作中。
冬天易干,夏天易裂。做泥塑远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容易。今年,他的泥塑十二生肖作品参加兰洽会,受到观众的好评。他说,这是自己多年来反复改进,才制作出的一组具有浓郁民俗风味的作品。
把天水泥塑发扬光大
记者在何彦云的创作设计室看到,他制作的高60多厘米的伏羲系列作品《伏羲女娲赐福》已经完工。这套作品既可当摆件,又可做广场雕塑的作品,伏羲与女娲主体采用汉代“人首蛇身”传说造型,两尊刚劲有力的塑像通过底座的祥云,用类似于“八”字的组合,让伏羲女娲的手,共同托起吉祥之星。两人的另一手分别向前呈承接状,意在表达人文始祖对后人的关怀与鼓励。其脸部的刻画和肌肉造型,借鉴了西方雕塑艺术的手法,显得强健而唯美。为了创作这件作品,他多次去伏羲庙观察研究,总想把伏羲庙内的各种造像,用现代泥雕艺术制作出来。目前,他已经拍摄了许多资料性照片,还没有开始系列创作。
何彦云说:“自从制作伏羲与女娲泥塑开始,我最大的想法还是把具有伏羲元素的系列泥雕做出来,让天水民间泥塑艺术发扬光大。”记者看到,他的泥塑作品已经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神仙造型,多数泥塑人物形象有着和蔼可亲的面容,还有的则具有夸张的面部表情和圆圆的身体造型。平时,他喜欢在泥塑中寻找乐趣,为此他先后学习了设计、绘画等多项与雕塑有关的技艺,他自己创作的中堂,已经悬挂在家里,而正在为中国道教协会设计的一组大型壁画,更足以凸显他的绘画才能。兰州晚报记者哈丽娜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