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猛调仓抢卖题材股
南都供图
作为机构投资者的中坚力量,基金的一举一动向来是市场焦点。昨日,基金二季报全部公布完毕。基金二季度再度呈现不错的赚钱效应,据不完全统计,697只基金二季度合计实现利润278.67亿元。偏股基金成“创收”主力。同时,随着上市公司半年报的陆续出炉,基金也对旗下重仓股进行了大调整,头号重仓股伊利股份被基金抛售严重。此外,创业板股票也开始被基金抛售。基金二季度实现利润278亿元
受益于创业板及债券市场良好表现,据同花顺iFinD不完全统计,已披露季报的697只基金(分级基金分开计算,下同)二季度合计实现利润278.67亿元。
从类型上看,主动管理型偏股基金成“创收”主力。可对比的259只股票基金二季度合计盈利105.78亿元,在各类型基金中居首。88只混合基金二季度合计实现利润43.37亿元。偏股基金实现了整体盈利的态势。
此外,在货币宽松的背景下,货币基金与债券基金收益率二季度盈利能力大幅增长。其中,91只货币基金盈利48.01亿元。仅254只债券基金获利达55.36亿元。而一季度670只债券基金一共才盈利了55.64亿元。
海外市场的回暖使得QDII基金的吸引力再度提升。欧债危机的进展和美国的宏观经济走势好于预期,全球资金加大了对于股票类资产的配置,尤其是新兴经济体股市的配置,全球股市走出了一波强劲的上升行情。49只QDII基金净利润在4.9亿元。
主动股基仓位普降
尽管看好结构性机会,在IPO重启预期等因素影响下,二季度中基金尤其是主动管理类股基还是选择了稳健的策略。
665只偏股型基金的统计,今年二季度末可比的偏股型基金平均股票仓位为77.92%,与一季度相比,微减0.65个百分点。其中,可比股票型开放式基金仓位83.82%,环比小幅上升0.09个百分点;可比混合型开放式基金仓位70.25%,比一季度降低近2个百分点。
具体到单只基金,仓位操作分化更加明显,在621只主动偏股基金中,二季末仓位下降超过10个百分点的基金达40只,其中有10只基金仓位降幅超过20个百分点。
在基金经理普遍认为股市并没有系统性风险的情况下,偏股基金如此大规模减仓,只能解释是为了打新股,一些股票型基金直接将仓位降至60%的仓位下限附近,打新意图十分明显,不过上轮新股过低的中签率是基金始料未及的。
此外,也有不少基金二季度大幅加仓,有85只基金仓位上升超过10个百分点,其中上升最快的多是去年底或今年初成立的新基金,它们在建仓期后期发力,仓位大幅上升。
基金抛售伊利股份
二季度基金对部分核心重仓股大幅减持。最值得关注的就是一季度末的基金头号重仓股伊利股份。同花顺统计显示,伊利股份成为基金减持力度最大的股票。二季度末,持仓伊利股份的基金只有68只,比一季度末减少161只。伊利股份二季度的基金持仓市值为56.82亿元,较上季度减持160亿元,位列重仓股第三位。
基金集体减持伊利股份与光大证券看空伊利有关。6月3日,光大证券发布伊利股份专题报告,认为伊利股份经营环境发生变化,未来6个月股价将跌29%,这直接导致当日伊利股份放量暴跌7.75%。而当天的龙虎榜数据也显示,买入和卖出金额最大的前5位均为机构专用席,10家机构席位当天净卖出3.08亿元。虽然伊利股份的股价随后探底后缓慢回升,但也影响了基金经理持有的热情。
除了伊利股份被减持之外,民生银行、中国平安、双汇发展、云南白药、格力电器、招商银行等均在基金减持前列。如重仓云南白药的基金数从一季末的75只锐减到二季末的26只。基金持仓市值仅为10亿元,减持了57.72亿元。
在对基本面出现瑕疵的重仓股减持的同时,基金对经过调整的绩优品种进行增持,包括华策影视、长安汽车、康得新、中国平安、红日药业等。
基金减仓创业板股票
随着半年成绩单逐渐浮出水面,创业板业绩下行压力逐步释放,成长股开始退烧,创业板指数也连续调整并逼近1300点关口。
“随着半年报的密集披露,部分个股将面临高企的估值和低于预期的业绩压力。创业板急跌最根本的还是业绩增长乏力。”上海一位基金经理对记者表示。目前来看,不少基金仍持有很多创业板股票,最近的下跌,也是基金减持的表现。
“特别是一些题材股,完全没有业绩支撑,机构都在抢着卖。”上述基金经理称,“创业板似乎人气也不足,大家都会跑,都想往价值股上转。”
虽然如此,多位中长期业绩优异基金的基金经理在季报中表示,市场仍将以结构性机会为主,具有估值优势的成长股和互联网、医药等新兴产业仍是绩优基金经理的投资重点。南都记者周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