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人居环境

07.12.2015  07:30
    今年6月底,作为我市“一横三环九纵”路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南山路全线通车。南山路自东岗立交桥开始,向西途经三角花园、红四村、绿色市场、西北民族大学、工林路、最终和西柳沟立交桥相连,沿线近20处与市区连接,有效分流了过境车辆,缓解了市区交通压力,与之相对应的北环路目前也进入收尾阶段,该路全部完工后,将大大加强我市与周边城市的有机连接,大大提升我市交通枢纽地位,改善城市面貌,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提升了城市的整体形象和投资环境。

    “十二五”以来,我市共计投入近600亿元(“十一五”时期为253.71亿元)用于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在畅交通、治污染、保民生以及村镇建设等方面,启动实施了众多关系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大型项目和与市民群众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民生项目,城市道路拥堵压力逐步缓解,综合承载能力不断提高,城市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城市形象品位稳步提升。

    今年1月中旬,伴随着路灯安装工程的结束,白银路上跨安定门十字道路改造工程宣告全部完工。白银路上跨安定门十字道路改造工程属于我市“畅交通”重点工程之一,也是兰州首个“上跨”工程。同月,我市畅交通工程首个下穿工程——天水路隧道也竣工通车,它的建成通车,将极大地缓解天水路咽喉要道的交通压力,而且也成为“迎宾大道”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向市民展示了我市立体化交通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

    道路交通事关民生。我市很早就开始了对市区车流、人行畅通的设计与构想。在2012年5月,出台了《关于兰州市道路交通畅通工作的实施意见》,最终提出我市要构筑“一横三环九纵”骨干路网结构,加快构建智能化、现代化、畅通化的城市交通体系。近年来,紧密结合兰州地形特点,坚持把东西向大通道、黄河桥梁和轨道交通作为城市“畅交通”建设发展的突破口,加快构建城市骨干交通路网,城市道桥路网逐步完善。

    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利用二热、范坪和大唐三大电厂热源,积极推进热电联产项目,完成甘肃兰州市大气环境保护项目。改造城区燃煤供热锅炉415家818台6654蒸吨,完成未供暖建筑供热设施改造122万平方米。实施污水“全收集、全处理”项目,建成雁儿湾、西固、盐场三座污水处理厂,完成北编组站排水管网、南滨河路西延伸段排水管道等工程,启动城区污水处理厂污泥集中处置、污水再生利用等项目,污水处理率由72%提高到90.7%。

    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全面提高。从解决供水、供热、供气等热点难点问题入手,进一步更新改造管网等设施设备,加快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让市民群众共享城市发展成果。在供水方面,实施配套道路管网工程100余项,完成西水东调三期工程和龚家湾供水系统改造等项目,完成3#、4#自流沟改造任务,用水普及率由2011年的94.61%提高到95.77%。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10月份,我市“一号工程”第二水源地项目在西固区芦家坪开工。第二水源地的建设意味着我市逐步从有水喝向喝好水转变,从普通饮水工程向精品饮水工程转变。

    在供气方面,建成南次高压管线和北高压干线工程,每年新增天然气用户两万户以上,燃气普及率由2011年的88.98提高到95.37%。市政设施方面,整治改造南北滨河路等26条主次干道和40条“搓板路”,完成七里河黄河大桥、城关黄河大桥、雁滩黄河大桥、中山桥的改造及维修加固工作,整治提升小街巷342条,完成东平大道柳沟河段等塌方路段抢修任务。

    城乡一体化进程逐步推进。坚持城乡建设综合考虑、统筹兼顾,努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全力协调推荐全国重点镇,红古区海石湾镇,永登县城关镇等10个镇被列为全国重点镇。榆中县、皋兰县被确定为省级新型城镇化试点县,永登县河桥镇、红古区平安镇、兰州新区秦川镇被确定为省级新型城镇化试点镇。积极推进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工作,榆中县青城镇城河村、永登县连城镇连城村、西固区河口乡河口村3个村被列为中国传统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