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应用基础研究助推凹凸棒石产业创新发展
近日,依托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建设的甘肃省黏土矿物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联合涉及凹凸棒石研究的各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单位,就凹凸棒石平台联动学科交叉召开了研讨会,初步形成了“纵向联合、优势互补、协同创新”的开放式联动机制,有力地促进了我省凹凸棒石高值利用的基础研究能力提升、高水平研究开发队伍建设和交叉学科研究平台联动,对我省凹凸棒石黏土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凹凸棒石是一种天然的具有纳米棒状晶体结构的含水富镁、铝硅酸盐黏土矿物。特殊的棒状晶体形态和表面活性赋予了其比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相容性好和补强性能优等特点,在化工、环保、建材、医药以及功能材料等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世界凹凸棒石资源的50%以上蕴藏于我国,主要产于苏、皖和甘肃三省。其中:江苏盱眙探明凹凸棒石黏土矿资源量4000万吨,远景储量8.9亿吨;我省凹凸棒石资源极为丰富,主要分布在张掖临泽和白银会宁、靖远,其远景储量超10亿吨,是典型的湖相沉积型矿物。由于矿体成分除含有凹凸棒石外,还伴生有蒙脱石、伊利石、白云石、方解石、石英等多种矿物,目前还没有实现规模化应用。
甘肃凹凸棒石产业起步于2000年,但目前主要以低附加值产品为主,还没有形成规模产业,其主要原因是创新资源、创新力量分散,重复研究现象比较突出,尚未形成与产业链、资源链相匹配的创新链条,产学研用结合的协同创新体系尚未真正建立;技术创新以实验室、小试为主,侧重于解决材料的有无问题,工业化技术研究平台和团队欠缺。
目前,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经过10年对甘肃凹凸棒石的深入研究,在保持凹凸棒石本身形貌的前提下实现了转白,为我省低品位杂色凹凸棒石高值利用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同时开发的钴蓝杂化颜料为我省杂色凹凸棒石高值利用提供了新思路。下一步,甘肃省黏土矿物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将围绕甘肃省特色凹凸棒石优势资源高值化利用应用基础研究和创新团队建设,大力推进协同创新,实现我省凹凸棒石高值应用的技术研发突破,提高其社会经济和市场应用价值,助推我省凹凸棒石黏土产业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