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党代会 奋进新征程】以校训“手脑并用 创造分析”引领应用型人才培养——第二次党代会以来人才培养工作巡礼

22.04.2021  18:18

路易·艾黎先生倡导的“手脑并用 创造分析”的教育理念是我们学校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2014年,学校确定“手脑并用 创造分析”为校训,通过近年来的教育教学改革,逐步将校训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2016年2月,学校启动了历时四年的新一轮重点(扶持)专业建设工作,通过全面推行OBE理念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发挥专业集群效应,助推学校转型发展,取得了良好效果,得到了新华网、中国新闻网、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甘肃经济网、甘肃省教育网等多家媒体的报道。

应用型专业集群架构基本确立

按照“突出服务城市功能、优化教师教育结构、强化应用能力培养”的办学指导思想,根据各专业功能定位和人才培养特点,整合形成了教师教育类、服务城市类、工程技术类三大专业集群,分层分类指导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其中:教师教育类主要培养视野开阔,知识面广,具有深厚专业基础和较高的理论素养,初步具备本学科学术研究能力的创新型人才,以及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小学或幼儿园教师;服务城市类积极有效对接城市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方向,培养在城市管理、城市服务、城市环境、城市经济等领域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工程技术类积极有效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产业发展方向,培养各工程领域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逐渐成形

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建设理念,坚持“准确定位、注重内涵、突出优势、强化特色”的建设原则,按照“突出重点、点面结合、分类指导、持续推进”的工作方式,以加强专业内涵建设为重点,以培养“好就业、就业好、就好业”的人才为根本,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专业建设的集群化、多样化、特征化。教师教育类专业全面推行教师职业教育及卓越教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服务城市类专业全面推行基于OBE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预期学习产出为中心”组织、实施和评价专业建设成效;工程技术类专业全面推行专业认证和基于CDIO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构思、设计、实施、运行”的工程教育理念组织、实施和评价专业建设成效。全面推行项目制教学,将“手脑并用 创造分析”的校训精神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完成

将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作为专业建设的核心任务,采用“学生为本、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先进教育理念;坚持“反向设计、正向施工”的设计理念;秉持“能力为主,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发展”的人才培养质量观,聚焦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能力训练,制定“不同类别、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多样化培养方案,着力解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以实现“好就业、就业好、就好业”的人才培养总目标。

各专业首先开展了全方位的调研活动。先后调研国内高水平大学200余所,走访相关行业企业200余家,参加各类会议80多场,邀请各种专家来校讲学100多人次,先后参与调研的教师有500余人次。通过广泛调研,了解了社会对各专业人才的岗位需求、知识要求、能力要求、素质期望,由此来制定最为合理的专业培养目标,修订形成2019版人才培养方案。所有培养方案均达到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基本要求,符合《师范专业认证标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要求。分层分类开展课程说明编写工作,有别于《教学大纲》的《课程说明》真正实现了教学方式“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向“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根本转移;教育范式由“知识为本”向“能力为本”的根本转变。

应用型人才培养呈现良好态势

在艾瑞深中国校友会中国大学排行榜上,学校的全国排名稳步上升。特别是2019年名次大幅度提升,从上年度的617名提升到533名,名次上升84位,2020年全国排名进一步提升至510名。重点(扶持)专业建设期内学校获国家级、省级本科教学质量提高项目85项。

经过建设,学校专业结构更为合理,特色更为鲜明。同一学院内专业之间的关联性、支撑度大幅度提升。一大批专业建设的明白人、课程教学的明白人逐渐成长起来。通过新版培养方案和课程说明的使用推广,学生回归常识,被引导到求真学问、练真本领上来,教师回归本分,被引导到了潜心教书育人上来,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