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论坛】向学生学习培养学生——探索破除“二本困局”路径的初步体会

24.06.2015  12:11

自从去年学校安排在省内率先开展本科专业自评估以来,经管学院各专业经过自评、多轮专家评估以及整改方案的研究,现在已到了修订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成后续配套环节与制度更新的关键阶段。经过这一年的反复探索与研究,特别是通过最近与全院所有毕业班学生代表的深入座谈,我们获得一些关系经管类专业今后一个时期发展建设的宏观形势与微观选择的初步认识,摘要罗列于后,供大家批评指正。

  一、 聚焦比较优势将成为本科专业运行的“新常态

 全面开启专业评估,意味着本科教育宏观管理与微观运行开始进入务实发展新阶段,从此开始,官方组织的专业评估、官方或民间的专业排序以及高校自身专业特色培育等环节,将逐步成为调节本科教育与人才培养总体供求与微观差异化竞争的一个基本手段与途径。这中间,最核心的目标与关键就是聚焦各专业在地区、全国甚至国际范畴的比较优势,换句话说,专业发展竞争(生源与就业)与专业比较优势培育将逐步成为本科教育自身发展的主基调与“新常态”。这意味着经济学上所说的“市场供求”与“主体间竞争”将对中国高等教育未来发展发挥更加基础的甚至是决定性调节作用。

 

 

二、 具有阶段发展特色的“二本困局

  最近二十年间,中国高等教育有了巨大发展,但是,层级差别化的投入和发展政策(包括微观对策)也加剧了校际间的层级差距剧烈分化。除去硬件建设、师资选聘与培养等有形要素,在专业教育格局上,普通二本学校总体处于一种相当尴尬的境地,我们甚至可以称之为“(普通)二本困局”(当然,对于农科普通高校,有时也可以换一种更加宏观的描述性说法,称之为“四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外,再加上农科普遍高校的问题)。主要表现是:一方面,由于普通二本学校学生自主意识与自我期望普遍不足,从而大大增加了对在校生的学习与生活进行系统干预的需求,有时甚至出现将大学办成“大龄幼儿园”的倾向;另一方面,普通二本学校又严重缺乏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专业能力训练的特色培养方案与完整体系支撑,使其毕业生又面对三本特别是高职学校的强烈挤压,从而使普通二本学校在人才培养与就业竞争中处于向前不能与第一层级(一本以上特别是“ 985” “ 211” 学校)拼学生自我发展与专业分析能力,向后不能与三本特别是高职拼操作技能的“二本困局”。

三、 “向学生学习”是普通二本专业的一个关键

  比较而言,第一层级学校的本科教育主要是“向前沿学习”,第三层级学校主要是“向产业学习”,普通二本学校则面对基础与技能两端的艰难权衡与取舍。基于我们的实践体会,感觉需要特别强调“向学生学习”怎样办好普通二本专业的教育教学信息反馈通道。主要理由有四:首先,学生反馈的专业培养信息最贴近他们的就业与人生发展需求范畴与广度,这中间包括深造、对应专业就业以及跨专业就业等广泛需求;其次,学生反馈的信息最能反映课程学习与专业能力与素质训练结构的合理性与适合性,尤其能反映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矛盾冲突,专业能力训练与就业能力需求的脱节等等;第三,学生反馈的信息最能反映课程间矛盾与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最后,学生反馈的信息也最能反映学生生活与专业培养体系的漏洞与失效。很显然,破解“二本困局”需要强化专业特色培育,而有效开展专业特色培育,决不可对学生反馈信息视而不见,换句话说,“向学生学习”应作为强化普通二本专业特色发展的一个关键信息源泉。

  当然,我们也可以依据这样的假定“我在教师岗位,师生关系当然只能是单向度的学生向我学习,而非相反”进行反驳,但是,对此“理想假设”,我们同样可以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进行理智的或者“谦恭”的提醒:首先,“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角度理解,我们是否无时空无条件就能自信教工无须“向学生学习培养学生”?其次,我们也可以从“知彼知己”的角度提出四个与“教师优先地位”密切关联的问题:我曾经是一位深得本科及以上老师或导师赞赏的“好学生”吗?我现在是一位为同行模范的优秀课程教员吗?我是一个在科学研究上生产或创造了新的知识、新的理论或新的方法的创新学者吗?我是一个真实“懂得”自己的学生“处于什么状态?适合向什么方向发展?需要我提供什么样的教导”的教师吗?最后,我们当然还可以从理解承认市场竞争基础作用的角度套一句俗语,我们真的弄懂了“客户就是上帝”的全部含义?说到底,作为教育学生的从业者,我们固无对学生“谦卑”的必要,但我们是否就不能怀着对教师这样一种“培养一人,功业三代”的严肃职业抱着“谦恭”的心态用心“向学生学习培养学生”?

 

 

  四、 “激发教师积极性”是重点与难点

  办好普通二本专业会有很多制约与困难,但在微观层面、特别是短期实践看,如何发挥教师积极性则是影响全局的重点与难点。主要涉及五个层面:一是激发教师课程教学积极性,包括课程知识点的有效讲授、课程关键技能的适当训练、对学生的课程学习参与度调动、课程有效考核方式的设计,等等;二是激发教师在“课程组”内开展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包括回避一个教师终生捆绑一门课程,一种习惯用一生的重大课程教学风险,发挥课程组的团队互动积极作用,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课程建设,特别是借助课程组的互动,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改善教学效果;三是激发教师专业建设中的积极性,包括承担专业发展领导责任,开展专业建设交流、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活动的积极性;四是激发教师自我发展与相互培养积极性;五是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积极性,重点是加强和改善师生互动相长机制作用。

 五、 以宿舍为单位贯彻落实本科生导师制

  学校安排全面落实本科生导师制,但是,如何将这一制度以最有效的方式加以落实?这是需要我们认真探讨的课题。一种想当然的方式就是一个教师随机指导一位或者多位本科生,从理论上说,这种方式由于教师通常居于优势地位,而且教师与学生个人需求和能力的巨大差异,很容易导致这种方式无法有效发挥作用。比较而言,如果采用一个教师指导一至多个宿舍的学生群体,就能以宿舍整体的形式充分发挥教育与学生宿舍团队的良性互动作用,既便于教师在指导宿舍团队的方式中强化学生微观单元的良性秩序,又有利于简化和排除单个的教师与学生互动中的种种不确定性与复杂性,再加上宿舍团队间的比较与竞争关系,更有利于激发教师指导宿舍团队的正能量,防范和抑制分散化指导的无效与潜在风险。本科生导师制应集中于大一大二两年,重点解决头两年从高考结束到专业意识巩固期间的师生互动空档。进入大三,基于本科生导师制的师生互动已有成效,毕业实习即可启动,学生可依据专业要求与个人兴趣等条件,自由选择毕业实习指导教师。

 六、 建立系统完善的课外专业实训体系

  本轮专业评估、整改是计划修订,基础目标是完善目标学时与课时范围内的专业能力培养方式与效能,包括完善课堂教学是课程实验体系等学时课时任务。但是,一个不能忽视、非要做好不可的重要配套体系则是建立系统完善的课外专业实训体系。也就是要有效地开发学生的课外时间资源,在有力支持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训练的同时,利用好这部分时间资源中的可利用部分,分层次、多元化强化专业实训体系。主要目标包括利用网络资源辅助课程教学;通过行之有效的学生自主活动,强化专业重点难点课程的辅助实训;通过社会调查训练运用专业知识技能认识、研究实际问题,探索改良社会发展方式的对策与途径;重点与关键专业技能的反复实战训练与提高;将大三以前的专业实训组装成毕业实习成果的分阶段训练;探索毕业实习的多样化优化方式;职业情景实战技能训练,等等。

 

 

七、 建立健全学生专业协会

  中国高校有非常完善的纵向团学组织和多样化的横向学生兴趣协会,但是,却尚未重视并形成有效的面向专业能力训练的学生协会,从而造成各专业内部缺乏开展学生专业能力系统训练的组织机制。这就造成目前学生自组织活动中文体活动多,专业活动少,课程学习多,课外训练少的现象。由于这种专业能力训练机制的缺乏,在很大程度上规定了出现“二本困局”的内在必然性。这就使我们很容易看到不少学生“入学热情在天,大一懒散习惯,大二挂科成灾,大三忙乱就业,毕业迷茫无着”的流年状态。这种情况并非绝对多数,但与一流大学把专业不适应的淘汰重点放在开头不同,我们面对的这种“二本困局”,更多的就是因为那些立足于学生课外时间、并由学生自组织的专业能力训练体系缺乏或者不健全密切相关。为此,有必要积极探索建立健全立足专业范畴的学生专业协会,在有限资源条件下,有效动员学生自主参与和创新开展专业能力训练活动的巨大潜力与积极作用,从而积极打破“二本困局”,为提升普通二本专业竞争力闯出多样化、灵活适应的学生自组织训练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