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学校人满为患 农村学校人去楼空——聚焦山东部分地方城乡教育资源失衡现象

09.09.2015  09:50

  中国兰州网9月9日消息 农村学校生源日减,有的人去楼空,而城市学校生源暴涨,过去人满为患的“大班”现象还没消除,新一轮“大班”潮又愈演愈烈。伴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加速,这种现象仍有进一步加剧趋势。在实现“有学上”之后,如何满足家长让子女“上好学”的需求?开学伊始,记者就此探访城乡学校和相关人士。

   城市学校“教室里能塞多少塞多少”

  记者在菏泽市牡丹区实验小学看到,几个班级人数最少的83人,最多的88人。在一个容纳87名学生的教室,记者走路只能侧身通过。由于讲台前实在容纳不下,有两名孩子只能坐在讲台两侧紧挨黑板的位置。

  校长王振中介绍,全校共66个教学班,班均学生77人。年级越低,人数越多。“这几年生源增加趋势非常明显,学校学区5年前仅有4万人口,现在已经超过10万人。”他说。

  城镇教育资源不足的矛盾,在济南和青岛等较大城市更为突出。记者了解到,目前济南市各区教育部门最头疼的就是如何消化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安置不了又会导致社会矛盾增加。

  济南市第27中学校长武树斌说:“以前是家长在哪里打工,就把孩子带到哪里上学,现在是孩子能在哪里上学,许多家长就到哪里打工,成为城市教育移民。”据估算,济南目前义务教育阶段40%的学生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沿海城市青岛也同样面临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需求大幅增加的问题。青岛有的区市外来人口生源比例达到48%。为满足就学需求,仅近3年青岛市就需要新建义务教育学校97所。

  大量外地生源的快速涌入,使城市学校资源捉襟见肘。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介绍,目前山东城镇初中超规定班额占比达到90%。城区和镇区小学数量占全省的16%和24%,却承担着全省29%和33%的学龄人口就学需求。激增的生源使教育资源出现严重匮乏,目前全省城镇学校校舍占地与标准相差2.1平方米,运动场与标准相差3平方米。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