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蝶变,让“老兰州”感慨万千

05.08.2014  04:55

兰州现在天空蔚蓝、白云朵朵的好天气很常见。

    现居海南的董叔铭回到了阔别七年的兰州,家乡的变化让这位“老兰州”感慨万千。

    勾起老人回乡之意的是2014年6月1日,董老看电视时无意中换到体育频道,电视中正在直播兰州国际马拉松比赛。俯拍的镜头中,黄河两岸绿带如织,高楼林立,美不胜收。老人惊呆了,这是故乡兰州吗?老人的记忆中,兰州的城区东不过五里铺,西走不出老西关,脏乱的城市和高耸的烟囱好像是兰州特有的标志。如今从安宁到城关的黄河两岸,拔地而起的城市新区,让老人惊叹不已。

    老人沿着新修的河边健身小道漫步,蓝天白云,红花绿叶,满目青翠。曾经的淤泥滩涂已然变身河滨公园,游人如织。入夜,黄河两岸车流如织,灯火璀璨,琼楼玉宇。是啊!兰州变了,变得更美了,城市更大了,楼更高了,地更干净了,天更蓝了,水更清了……

    三年来,全市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达200多亿元。轨道交通规划和实施工作,完成试验段建设任务和1号线一期工程征地征收,已经全线开工。南山路南出口以东建成通车,北环路基本完成路基工程,北绕城高速和南绕城高速开工建设,小西湖立交改造工程建成通车……

    改造小街巷342条,危旧房改造17460户,新建天桥地道30个,建设市区停车泊位2156个,整治“三不管”楼院165个,新建、改扩建污水处理厂3座,设置果皮箱5200个,下沉式垃圾箱160个,垃圾转运站25座,油路补修674076.42平方米,洪道清淤25040米,疏通雨、污水管道2438342米,清掏雨、污水井93211座……

    三年来,兰州不断开展“治污染”、“清洁兰州”、“六大出入口环境综合整治”和“户外广告”等专项整治活动,规范、搬迁、取缔废品收购站点112家,免费开放公厕410座,建成标准化菜市场40个,清退马路市场75条(次),查处占道摊点35.2万个(次)……

    数字虽能准确反映兰州的变化,但毕竟是枯燥的。三年来,老百姓对于兰州之变最感性的认知,是在冬季,见到了久违的蓝天白云。自2011年以来,兰州市将“节能减排”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全市国民经济社会总体发展规划中。全力推进大气污染治理整体战攻坚战。投入各类资金26亿元,完成城区767台4347蒸吨燃煤锅炉改造,实现了主城区燃煤锅炉及污染“双清零”。有效加强煤炭市场监管,实施33个工业企业深度治理项目,淘汰落后产能企业18户,对城区所有施工工地实行了抑尘管控。全年城区空气优良天数299天,优良率达到82%,比上年增加29天。兰州退出了全国十大污染城市行列,这是自2001年有监测数据以来优良天数最多的一年。

    黄河是兰州人赖以生存的母亲河。曾几何时,黄河兰州段内确是污水横流,臭气熏天。三年来,兰州在加快城区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工程建设的同时,督促新西部维尼纶、兰州市肉联厂等企业完成了污水治理项目。目前兰州城区的日产生活污水约37万立方米,雁儿湾、盐场堡、七里河安宁、西固4家污水处理厂每天处理污水33.89万立方米,污水处理率为90.68%。同时,加大噪声、固废和机动车尾气污染的治理力度,严厉查处机动车超标排放。2013年城区空气质量一、二级的天数达到299天,占全年总天数的81.91%。

    多年来,兰州人民一直在为实现“绿化环境、美化家园”的梦想,坚持不懈地进行南北两山绿化。近几年来,兰州在对黄河风情线、城市主干道绿化建设和整治提高的基础上,先后完成了龙源、体育公园、百合公园、银滩湿地公园、南河道绿地、市民广场、主题公园小游园小广场及兰州廉政文化园等园林景观建设。完成了五泉山、白塔山风景区、兰州植物园、兰州碑林的提升改造,实现了景区和公园免费开放。城市建设做到了道路绿化、游园广场绿化、单位绿化齐头并进,实现了路修到哪里、树栽到哪里,楼建到哪里、绿带到哪里的目标。现在,全市已初步形成了以南北两山绿化为屏障,以城市主次干道绿化为骨架,以黄河风情线为主脉,以庭院绿化为基础,以公园、广场、游园为景点的城市绿化新格局。截至2013年底,建成区绿地总面积达到6039.25公顷,绿化覆盖率达36.2%,绿地率为31.1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9.97平方米。创建花园式单位72个、园林化单位560个、绿化达标单位310个、花园式小区29个。兰州市先后获得了“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和国家建设部“人居环境范例奖”。

    兰州之变,在化蛹为蝶,在福利民生,在重塑形象。在这座城市朝夕变化之中,在山水之间,在一草一木之间,展现出别样的精彩。兰州晚报首席记者田小东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