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会领域,“十三五”规划该关注啥?

03.11.2015  10:02

五中全会在城市社会领域的表述关键词

拓展发展新空间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四化”同步

城乡发展一体化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完善市场评价要素贡献全民参保计划

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

健康中国建设全面二孩政策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蔡若愚

城市领域:

城市需要包容性发展、可持续发展、改革创新发展

冯奎:

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学术委员会秘书长

Q:从城市领域看,“十三五”规划应重点关注哪些方面的内容?

A:“十三五”期间,规划应更加注重城市的包容性发展、可持续发展、改革创新发展。

包容性发展,核心是要解决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问题;可持续发展,主要是要解决好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协调性;改革创新发展,主要是通过改革不断释放城市的活力,通过创新不断推动城市的转型升级,提升城市的竞争力。

Q:这些方面在“十二五”期间是什么状态?“十三五”期间的改进会是什么方向?

A:就包容性发展而言,“十二五”期间,我们还有2亿多农民工不能在所生活的城市享受到完整的公共服务。此外,整个“十三五”期间,还将约有4000~5000万人从农业中转移出来。这么多人口的城镇化是城市发展的动力,是投资的倍增器,也是消费的加速器。但也带来许多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压力,比如城镇就业、住房、教育等。

就可持续发展而言,“十二五”已经注意到了科学发展、绿色发展,已经在纠正过去发展中只重视经济,不重视生态环境;只重视投入产出的分析,不重视社会矛盾分析;只重视城市的地表,不重视城市地下空间;只重视大城市繁华的外表,不重视城市中存在的贫民区以及大城市城郊的萧条、混乱局面等问题。“十三五”期间,城市生态、社会问题的重要性将更高;城市地下空间发展、城中村、棚户区等都将是发展的重点。可持续发展将作为一条清晰的主线,贯穿在城市发展过程中。

就改革创新发展而言,当前,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土地制度、投融资、行政设市等方方面面,都有许多不适应城市发展的旧体制、旧机制,需要加以克服与解决。在智慧城市、生态城市、文化城市、低碳城市等方面,都需要不断创新城市发展的方式。中国城市数量将不断增加,但关键还是城市质量的提升,是通过改革创新提升城市竞争力。

十三五”要继续提高农民工市民化的政策含金量

牛凤瑞: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

Q:从城市领域看,“十三五”需要关注的重点领域有哪些?

A:“十三五”期间,我个人认为最关注的应是两个:一是城镇化进程继续推进问题,另一个是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工的市民化问题。

这两方面,“十二五”期间,我们有一些城镇化的政策已经出台,但是在落实上还存在种种困难和矛盾,或者面临着一个多难的选择。比如城镇化征地问题,这是各地的一个难点。原因是理论和政策有些方面是滞后的。这需要在“十三五”期间有一个根本性的突破。

Q:那要怎么进行突破呢?

A:以保护耕地为例,过去过分强调提高补偿、保护耕地等,但其实保护耕地是一个总体的目标,但落实到各个城市各个地区,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为各地的城镇化进程是不一样的,它们对耕地的占用和强度也是不一样的。如果仅仅笼统地讲保护耕地,可能会束缚快速城镇化地区的“手脚”。同时,城市化用地本来就是土地利用结构的剧烈变动,这里头肯定有利益的冲突,利益结构的重塑。各个利益阶层对于土地升值收益分配的期望不同,需要重塑利益分配结构机制。

Q:那么在农民市民化这块儿呢?

A:应该说我们已经提出了农民工市民化的目标,但在一些具体推进上缺乏一些可操作性、能够大见成效的措施。比如农民工市民化,我们应更重视政策含金量,主要是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享受的公共服务,是否和市民相同。如果只是给其市民的名号,而不给其相应的待遇,那么还是城市内的二元结构。如今,户籍改革取消了城乡户籍的差别,但要害是城乡户籍之间的隐含的公共服务的差别,还没有根本改变或只是小有改变。比如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住房保障问题等,这些是实实在在的利益,所以还要继续提高农民工市民化政策的含金量。

再进一步讲,农民工市民化了,农村土地权益怎么跟市民化公共服务的待遇之间实现平等的置换,也是我们需要考虑的。

Q:现在提倡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后去城市或去农村一个样,对于这种说法,您怎么看?

A:我个人觉得,城市人到农村去,回归乡情,这可能有,但它不是社会的主流。社会的主流还是农村向城市聚集。社会领域:“十三五”基本公共服务规划重点在与时俱进、提质增效

杨宜勇: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

Q:从社会领域看,“十三五”需要关注的重点领域有哪些?

A:“十三五”期间预计会有变化的方面主要有:一是全面放开二孩;二是九年义务教育可能变成十二年义务教育;三是延迟退休年龄;四是涉及税收方面的,房地产税可能要开征,个人所得税要调整。

Q:您认为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的“十三五”专项规划应着重于哪方面?

A:“十二五”时期第一次发布了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的专项规划,主要是界定了基本公共服务的内涵和外延。但关乎公共服务,“基本”和“非基本”只是一对相对的概念,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加,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会适时扩大,一些“非基本”也会逐渐变成“基本”的;服务标准也会适时提高,底线有望不断上移。但是,也不能过快。除此之外,体制机制上的创新是更重要的提升。

十三五”时期,我认为,主要是要体现基本公共服务内涵与外延的与时俱进,并对其提质增效。

十二五”培育了一个庞大的中产阶层,

十三五”要消除他们消费的后顾之忧

张翼: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

Q:从社会领域看,“十三五”需要关注的重点领域有哪些?

A:重点有以下3个领域:

一、消费型社会的保护和激励。中国社会从原来的产品比较短缺的社会进入产品丰富的社会。中产阶层的崛起使中国的城市社会进入消费社会。因此,“十三五”规划重点在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一是培育消费产品的质量、安全和品牌价值,这些需要在政策和制度上有重大安排。

二、进入到消费社会后,出现了“风险社会”的概念。为了防止社会风险较多影响到群众生活,社会保障的完善和提升就成为比较重要的制度安排。现在社会保障里最重要的是社会保险,社会保险里对居民的养老保险这一块比较薄弱,还不能激励大家在使用当前收入时,较多地用于消费。所以社会保障建设是“十三五”领域里非常重要的一块。

三、“十三五”规划应更多地倾向于人口再生产。我国的人口政策和未来人口的战略规划,牵涉到劳动力人口的负担问题。中国还是一个未富先老的国家。这种情况下,要使中国的人口红利在转变过程中实现平滑过渡,而不是出现断崖式的下跌。人口政策里的生育政策,可能是“十三五”规划要考虑的一个核心问题。

如果这三个方面做好了,我个人认为,社会领域的最重要问题就得以解决了。

Q:“十二五”期间,上述这三方面有否改变?

A:“十二五”期间,在消费社会方面的改变主要是将中国做成了一个强大的拥有1.5亿中产阶层的国家,应该说取得了重大的进步。但消费社会来临后,产品安全性、品牌性,人们在消费过程中从模仿阶段过渡到个性化、定制阶段的消费结构,满足这些要求的消费产品供应还远未达到需求。所以说“十二五”更加暴露了我们的产品在质量、安全、文化符号涵义等方面与国际产品相比还差一些。因此,“十三五”需要弥补“十二五”时期的这些欠缺,从低端制造业上升到高端制造业。尤其是在中国制造2025,在制造业升级方面下很大功夫。前五年打好基础,后五年就能取得更快的飞跃。

社会保障方面,我们在“十二五”期间主要是实现了社会保险制度的全覆盖,但保险指数比较低,给人们的安全感不够强。因此社会保险领域的改革,要从原来的制度全覆盖,转变为对弱势群体、对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的提升上,需要有大的举措。

Q:您刚才提到了中国中产阶层,这个群体如今发展得怎样了?

A:中国的中产阶层实际上是一个消费阶层,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有生力量。中产阶层的人口在增加,消费力量在增加,对国民经济拉动作用也在增强。“十二五”时期,应该说我国已经培育出了一个庞大的中产阶层消费阶层。

另外,我们要看到,各国都把中产阶层的旅游作为拉动本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一个政策投入。我们也需要保护好这个群体,并研究如何将中产阶层的外需转为内需。这可能是“十三五”时期要解决的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