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如厕难”调查 北京公厕新标能否回应公众期待
中国兰州网4月25日消息 在中国诸多城市中,频频上演着找厕难、脏乱臭的“公厕囧境”。近日,北京市市政市容委公布,新的《北京市公共厕所建设标准》有望今年10月前出台。同时,北京年内将建百座“第五空间”公厕。相关消息一出,引发广泛关注。分析认为,破解公厕尴尬,需先解决找厕难、脏乱差、排长队、设施缺漏等基本问题。
北京市东城区五四大街公厕指示标。吴合琴 摄
新标如何破解城市“找厕难”?
据北京当地媒体报道,北京市市政市容委21日公布,今年10月之前,新的《北京市公共厕所建设标准》有望出台。年内北京将对重要街道附近的首批700座公厕进行改造提升。同时,要达到300-500米之间就有一座公厕。
“请问哪里有厕所?”“还有多远能到?”日常生活中的公厕难寻,难倒了不少人。
其实,就公厕设计标准,2005年出台的《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规定,需要根据所在地区的重要程度和客流量,建设不同类别和不同规模的公共厕所。
而早在2003年实施的《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对城市公厕设置间距和数量就有明确规定,即居住用地设置间距500—800米,3-5个/km;公共设施用地设置间距300—500米,4-11/km;工业、仓储用地设置间距800—1000米,1-2个/km。
北京市2014年出台的《公共厕所建设规范(征求意见稿)》也明确规定公共厕所的间距或服务半径:主要繁华街道宜为300m~500m,流动人口高度密集的街道宜小于300m,一般街道宜为700m~1000m。
公厕隐蔽、密度小,“找厕难”几乎每天上演。中新网(微信公众号:cns2012)记者在人流较密集的北京市王府井大街仅找到2座公厕,且都在逼仄的胡同里。
中科院城市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称,要解决找厕难的尴尬,仅增加厕所数量是不够的。在中国,很多商场、餐厅、影院、体育场等服务性场所的公厕是内部化的,这是造成找厕难的主要原因。
此外,潘家华表示,办公场所若能摘掉“闲人免进”的牌子,使厕所对外开放,也能有效缓解找厕难现状。
潘家华还建议,在厕所规划设置时需要创新手段,如在人流密集的广场等处设立露天简易厕所。“让如厕能在光天化日之下进行,不再躲躲藏藏,不再有尴尬,这种认知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