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城市交通呈现出“水陆空”三位一体发展模式---“一横、三环、九纵”骨干路网建设已现雏形

07.01.2015  13:41

  2014年是我市全面实现“三年有效缓解、五年明显改善”畅交通目标的关键一年。在这一年里,我市交通呈现出“水陆空”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首条水上巴士起航运营,路上建成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路下启动轨道1号线一期工程建设,空中建成20座人行天桥和2座跨河大桥。再加上对南山路和北环路的加快推进,使。

  找准源头多渠道破解城市交通拥堵

  近年来,随着我市城市建设的大发展,城市开发强度的急剧加大,大量的建筑拔地而起,加上汽车保有量的迅猛增加,城市骨架交通和区域交通都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困难,城市交通矛盾也越来越凸显,城市交通发展与城市发展不协调。

  我市机动车数量也与日俱增,据交警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市机动车保有量已接近67万辆,而城市道路资源严重不足。而且,城市尚未形成完善的过境交通系统。城市路网结构不合理,没有立体快速骨干道路,平面交叉点较多。区域内循环道路较少,造成主要的几条东西向道路和交叉口拥堵。

  再加上同一道路上公交重叠线路较多,时常形成一条拥堵的长龙,加之港湾式站点较少,进一步加剧拥堵。而且,公交车辆场站严重不足,供需矛盾突出。交叉口微观交通组织不尽合理。以及静态交通设施不足,占用道路资源严重。同时,轨道交通施工与畅交通施工工期叠加,对交通影响比较大。

  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打造城市骨干路网结构,2012年5月,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兰州市道路交通畅通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我市要构筑“一横、三环、九纵”骨干路网结构。两年多来,我市从优化城市路网、加快现有上跨下穿工程(包括人行过街通道)建设、加快跨河桥梁通道建设等多方面入手,加快交通骨架路网体系的建设。

  首个下穿工程打响路网疏解第一枪

  从2013年起,我市围绕既定的“一横、三环、九纵”骨干路网体系,计划用3年时间在城市核心区实施184个“上跨下穿”工程。为了有效疏解火车站向北到高速路口的天水路一带的交通拥堵,给市民创造一个便捷的出行方式,2013年8月,我市启动了首个下穿工程——天水路下穿读者大道十字立交改造工程,意味着打响了路网疏解第一枪。

  1月5日,记者从该工程的项目部了解到,目前,该工程的路面工程全面完工并已通车,主体的地下车行地道正在进行内部装修。据了解,天水路与读者大道、南昌路、嘉峪关路、民主东路等相交的十字路口,成为交通的拥堵点。而我市在畅交通方案中,除了对外围道路的建设外,就是逐一破解堵点。由于下穿隧道分流了绝大部分的直行车辆,南昌路十字、读者大道十字的红绿灯就可以为东西向和左拐弯车辆让出更多的通行时间,从而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按照天水路下穿工程的设计初衷,不仅可以解决平交路口的拥堵问题,还可以打通这一带的交通“瓶颈”。

  为了解决白银路和南山路通车后此路段的交通问题,当月我市又启动了上跨下穿工程的又一个项目——白银路上跨安定门十字道路改造工程。记者从该工程的项目部了解到,目前,该工程的主桥部分已基本完工,近期项目部将对主桥进行动静载检测试验,预计1月10日通车。

  该工程上跨高架桥为东西走向设计,桥梁设计为双向四车道,与南山路安定门立交桥相呼应。通过上下双层设计加宽,将对桥下道路进行改造,东西向交通直接从高架桥上通行,桥下南北向交通由交通信号灯控制,从而实现交通分流,疏通十字路口的交通堵点。

  2014年12月31日,市委十二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指出去年我市在坚持聚焦“四风”、扎实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坚持抓主抓重、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统筹兼顾、不断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坚持责任担当、全面落实“3783”主体责任体系,坚持从严治党、着力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会议还就做好明年目标任务做出了部署。本报从今日起将对去年的重点工作进行系列报道。

  “水陆空”三位一体构筑交通网络

  2014年,我市进一步加快了“一横、三环、九纵”骨干路网体系的构建,而且我市城市交通还呈现出“水陆空”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在这一年里,水上巴士和公共自行车租赁两大交通体系运营,并启动轨道1号线这项我市城市建设史上最大的综合性基础设施工程的建设,20座人行天桥全部竣工通行,2座黄河大桥贯通,南山路工程东段29公里道路通车。

  (2014年3月28日,我市轨道1号线一期工程建设正式拉开帷幕。轨道交通建成后,可从根本上改变我市单一的公交系统,高速、快捷、大运量的轻轨将使我市的公交格局变为轨道为主、公交为辅,能有效缓解交通拥堵。

  6月10日,中国黄河流域首条水上巴士航线在我市起航运营。据统计,我市水上巴士试运营首月共载客2.5万余人(次),成为继地面公交、出租车、公共自行车以及正在建设的轨道交通后的又一个城市公共交通体系。

  6月30日,我市公共自行车一期项目首批111个网点开始局部试运行,这一绿色、环保、健康的出行方式,在受到广大市民热切关注和欢迎的同时,对破解“公交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和缓解交通压力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9月30日,连接西固、安宁两区的兰州深安黄河大桥建成通车。这是我市首座全互通、全立交黄河景观大桥。该桥的建设可改善区域交通环境,并将成为兰州市城市向北拓展空间的支撑。大桥建成后将极大地改善安宁现在交通运力不足的状况,进而为整个黄河北岸路网的完善起到积极作用。同时,该桥实行人车分流,提高了车辆的通行能力,将充分改善南北交通。

  11月14日,元通大桥主桥贯通。元通大桥南与南滨河路平交,北侧立交跨过北滨河路与靖远路平交相接。该桥修通后,将大大拉近黄河北与市中心的距离。从城关区前往黄河北和九州的市民,可以直接从元通大桥上通过,而再不需要从城关黄河大桥绕行了。

  目前,南山路已贯通东段29公里。该路段通车后,自东岗立交桥开始,向西途经三角花园、376#路、和政路、市政大坡、安定门、小西湖、武威路、杜家沟、深沟桥等十余处,南山路成功与市区路网连接,对有效分流车流、缓解市区交通压力有着巨大意义。

  “一横、三环、九纵”建设现雏形

  自2012年开展畅交通工作以来,我市编制完成了《兰州市道路交通改善工程总体规划方案(2012-2015)》,提出了“一横、三环、九纵”骨干路网规划(简称“139”规划)。围绕“139”沿线共规划上跨下穿工程184个,车行上跨下穿工程64个(其中上跨工程47个,下穿工程17个),人行过街通道120个。

  一横:由东岗路、庆阳路、西津路、西固路等城市既有道路组成,为东西向生活干道,全长约33公里,目前沿线正进行轨道交通项目建设;三环:分别由南、北滨河路等既有道路构成的城市一环路,全长约55公里,沿线分布的32个(未建)上跨下穿工程建成后,一环将达到快捷路标准;由南山路、北环路等在建道路构成的城市二环路,全长约80公里。二环建成后达到快速路标准;由南山快速路、北山快速等规划道路构成的城市三环路,全长约90公里。随着国家高速公路网中南绕城、北绕城项目的实施,城市出入口外移,将拉大城市空间构架,城市三环骨架路网与高速公路有效对接,达到主城区抽疏的总体效果;九纵:主要由现状和规划的南北向道路构成九条纵向道路,全长约60公里。穿城关区的有4条(雁东路、雁园路、天水路、佛慈大街)。其中,天水路、城关黄河大桥(含道路)为既有通道,均为8公里;雁东路、雁园路为规划通道。穿七里河、安宁区的有4条(E162#路,金安桥,银滩桥,深安桥),银滩桥通道已建成,长6.6公里;深安桥通道长7.2公里,目前已建成通车。金安桥,E162#路为规划通道。穿西固、安宁区的有1条(石化大桥),为规划的通道。还没有实施的规划通道正按照有关程序在逐步推进中,截至目前,九纵道路已建成30公里,占全长的50﹪。

  1月6日,记者从市建设局获悉,目前,我市城市沿线已建成的车行上跨下穿工程10个(主城区4个;二环4个;跨河桥梁2座),正在建设的车行上跨下穿工程13个(主城区3个;二环9个;桥梁工程1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