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城关区积极探索街道社区行政体制改革

26.05.2015  20:13

      编者按: 2014年以来,兰州市城关区试水铁路东村街道,积极探索街道社区行政体制改革,着力破解社区行政化倾向严重和社区服务碎片化,为居民自治释放最大空间,有效地服务了城市社区广大居民,得到了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现将他们的做法编辑如下,供参考。

 

      去年以来,兰州市城关区积极探索街道、社区行政体制改革,选择铁路东村街道作为试点单位,将街道社区行政职能与服务职能相剥离,有效化解了社区行政化和服务碎片化难题,最大程度地释放了自治空间,切实解决了服务城市居民“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取得了初步成效。主要做法是:
      一是在街道设置社区事务集中受理大厅。 撤销社区“一站式”服务大厅,将各社区目前承办的18项行政事务,即接转党组织关系、生育保健服务证(一孩)、“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流动人口婚育证、独生子女费发放、生育保健服务证(二孩)、最低生活保障、低收入家庭认定、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经济适用房、廉租房、残疾证办理、“城关区虚拟养老院老年就餐卡”、残疾军人换证、就业失业登记证、小额担保贷款、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认定统一移交街道,在街道层面设置社区行政事务受理中心集中办理。全面推行“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内部协办”的工作模式,扎实培训前台工作人员,使其熟知各类行政事务的整套办理程序,切实做到“群众有问必答、业务受理清楚、归口分类清晰”,街道各科室作为后台业务部门进行协办,全力支撑前台正常运转。
      二是在社区推行居民事务集中受理。 各社区设置2个集中事务受理台,确定2名工作人员接待办事居民,主要提供政策咨询、解答和开具居民身份证明,其他专干除做好各自的业务工作外,全部兼任社区楼院长(网格员),充分利用时间收集社情民意,按照咨询、代办、协办、报送、回复的程序,对社区居民开展代办服务。特别是针对老年人和残疾人,推行全程代办服务,有效服务了特殊人群。
      三是探索实践“三访五定一对接”工作法。 在社区层面组织社区网格员(楼院长)开展“三访五定一接交”活动,基本做到了走访全覆盖、工作有实效、服务无死角 。“三访”即: 1、服务对象随时访。社区专干对各自岗位的服务对象做到随时走访、定期回访,并将走访情况记录在网格日志上。2、网格居民定期访。社区网格员(楼院长)对所管理网格、楼院内居民做到定期走访,原则上每月走访居民不少于20户,每天必须对网格及楼院进行一次巡查。3、特殊家庭对口访。对网格、楼院内新发现的困难家庭、计生家庭、重点人员等特殊家庭,社区网格员(楼院长)在做好入户登记、信息收集的同时,将特殊家庭信息报告社区,由相关专干对口走访,有针对性的开展服务 。“五定”即: 1、定量走访。每天8点半开始晨访晨报工作,重点查看环境卫生、矛盾纠纷、突发事件以及了解社情民意。每月走访楼院居民不少于20户。2、定期汇报。每周利用工作例会,网格员(楼院长)向网格长交流汇报走访情况,网格长对网格员(楼院长)的网格日记进行查阅、签名,督促工作人员对居民诉求及时解决并反馈。3、定期点评。社区服务中心主任每月对网格日志进行检查并进行点评。4、定期检查。街道党政办和社区服务中心每季度联合对社区网格员(楼院长)工作进行检查。5、定期考核。将社区网格员(楼院长)工作列入社区以及个人年度工作实绩考核内容,作为奖惩依据 。“一接交”即: 网格员将每天走访了解到的社情民意当场进行处理,对自己不能处理的问题及时与社区相关专干或责任领导对接,并在社区网格员对接转办居民事务台账上进行登记备案。
      通过实行街道社区行政体制改革,有效加强了基层工作力量,更好地服务了基层群众。 一是为社区“松绑”。 从社区设置、社区工作内容、社区工作方式三个层面去“行政化”,将社区有限的工作人员由前台下沉到网格,变前台工作人员“坐等上门”为“主动问需”,真正走入群众中,为开展居民自治和搞好社区服务释放了空间。 二是为群众“省时”。 撤销社区“一站式”服务大厅,设置社区事务集中受理大厅,让办事群众从“多门”走向“一门”,少跑一趟路、少跨一个门槛、少走一道程序。 三是让工作“提效”。 实行“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内部协办”工作模式后,消除了前台各窗口之间的壁垒,将原窗口工作人员划归街道各科室,既能后台为民办事又能兼顾科室其他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厅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处    阎盘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