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关区---五力并举推进文明城市创建

28.11.2014  14:06

  对文明的追求,省城兰州从未停止过,城关区更是锲而不舍。近几年来,城关区始终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把创建文明城市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争创城关经济建设领先优势,推进宜业宜居宜游城市建设,发挥省会中心城区龙头作用,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并按照以创建促发展、以发展惠民生、以创建促和谐的思路,打响了一场“创新机制,提升文明城市创建力;强化建管,提升文明城市承载力;优化环境,提升文明城市软实力;狠抓根本,提升文明城市原动力;改善民生,提升文明城市凝聚力”的综合战役,助推创建工作在巩固中不断提高、在创新中不断发展并取得新成效。可以说文明城市的创建过程,既是一场永不停歇的幸福接力,也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提升过程。

  创新机制,提升文明城市的创建力

  最近几年,城关区委区政府从实际出发,不断建立完善创建工作机制,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推动文明城市创建扎实深入开展。

  不断完善组织领导机制。成立以区委书记为组长,区长为常务副组长的区五城联创领导小组,小组下设办公室和七个工作组,形成了各级领导合力抓创建的工作格局,有效推动了文明城市创建扎实深入开展。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在部署、听取创建工作汇报的基础上,从严落实主体责任,层层传导工作压力,并在人力和财力、组织等方面给予保障,确保创建工作高效推进。

  积极创新工作运行机制。完善会议、调度、信息报送、联络和督查等九项制度,探索并实施考核机制、创建目标承诺机制、自测自评自查机制、督查反馈整改机制、协调机制等五项新措施,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向规范化、制度化发展。同时把创建工作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各级各部门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将创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安排、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推动了创建工作在基层的落实。

  建立健全宣传引导机制。在市区广场、主要道路、交通十字、工地围墙设置大型公益广告牌722块,制作道旗120余幅,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文明城市创建,并印制5.6万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海报,组织辖区志愿者深入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楼院、小区广泛开展宣传活动,提高了市民和社会各界对文明城市创建的知晓率、支持率。

  建管并重,提升文明城市的承载力

  城关区围绕建设宜业宜居宜游城市目标,把加强城市建设作为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任务,作为惠及群众百姓的民心工程,不断提高城市建设管理水平、群众居住环境质量和城市公共文明水平。

  加强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着眼于省会核心区的功能定位,全力配合市上推进轨道交通、天水路上跨下穿、元通大桥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旧城和城中村改造、破旧楼院改造等工程,改善市民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仅今年上半年,累计投入城市建管资金4.86亿元,实施30条小街巷路面维修等,建成肉菜市场3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个、便民菜店12家,整治旧楼院16处,增强了城市发展的保障能力。

  不断强化城市管理。持续开展环境卫生、违法建设、集贸市场、建筑工地、交通秩序、城市出入口六大整治行动。围绕兰州国际马拉松、兰洽会等重大节会赛事,全面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和城市网格化管理机制,实施城市管理百日会战行动,开展了铁路沿线等重点部位整治,加强对98条小街巷停车管理,取缔店外店2700个,清理户外广告6800平方米,拆除违建10万平方米。

  持续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持续推进兰山公园等“四大城市公园”、大砂坪等“三大城市出入口”生态提升改造工程,广泛开展“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活动,提高全民绿色生态环保意识,启动餐饮业环保整治、燃气锅炉余热回收、燃煤茶浴炉改造、未供暖设施改造等工程,大力实施“治污染、畅交通、塑生态、创文明”环境治理工程,竭力打造“活力宜业、生态宜居、休闲宜游”的魅力城关。

  优化环境,提升文明城市的软实力

  近些年来特别是最近几年,城关区始终坚持向环境要形象、要效益,通过多项举措营造极具竞争力、富有吸引力的发展环境。

  以高效廉洁为目标,切实优化政务环境。推进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对接国家电子政务网,改版升级政府门户网站、协同办公系统,开通全国首家县区级政务微博。深入开展效能风暴行动,受理机关作风和行政效能投诉117件,机关作风有了明显改善。深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清房清卡、压缩经费、精文减会等工作,三公经费、发文数量、会议数量同比大幅下降,干部作风明显转变,行政效能不断提升。

  以公平公正为原则,营造良好法治环境。两年来,办理议案提案224件,办复率均达到100%。办理市长专线转办件348件,政务大厅办件量达到8.8万件,办结率均达到100%。全面深化大巡防体系建设,成立区社会管理综合指挥调度中心和3支治安巡防队伍,建成7类18个二级社会管理综合平台,在24个街道建立维稳综治信访司法中心,形成点线面块互动、打防管控一体格局。建立健全人社和民政等部门、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综合协调机制,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以诚信有序为重点,着力改善市场环境。以规范行业行为、提高服务质量为重点,广泛开展诚信红黑榜创评活动,推进社会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深入开展学校托幼机构食品安全、流通环节食品经营、餐饮环节餐饮具消毒等21个整治活动,确保了百姓食品药品安全,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整治活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切实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组织窗口服务单位开展优质服务竞赛和文明诚信窗口单位创评活动,强化了从业人员职业教育,提高了群众对行风的满意率。

  狠抓根本,提升文明城市的原动力

  城关区在文明城市创建中,坚持以人为本这个根本宗旨,推进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干部群众文明素质,促进城市的文明与进步。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各级中心组学习和教育实践活动的重点内容,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争当学习和践行的模范。同时采取自我加压学、集中集体学、互相探讨学、实践对照学、调研思考学等“套餐学习”方式,组织干部阅读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读本,准确理解把握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和本质要求,增强政治意识、忧患意识、群众意识和廉政意识,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广泛开展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广泛开展中国梦

  宣传教育,启动微博矩阵和掌上城关手机客户端,积极推进文明城市创评工作。围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扎实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孝道红黑榜”诚信制度建设、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文明出行、评选道德模范、兰州好人等活动,大力营造讲道德、守道德的社会风尚。挖掘传统节日蕴含的文化内涵,利用春节、元宵、端午、中秋等节日,举办各类文化活动,使节日成为文化传承的有效载体。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以优化社会环境、加强社会教育、倡导社会关爱为重点,促进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有机结合。持续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开展网络、手机、荧屏、声频净化和网吧、校园周边环境整治活动,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等主题活动,实施“金种子”工程,组织开展思想教育、道德实践、经典诵读、爱心关爱、民族团结“五大”活动,打造19所特色社区学校少年宫,促进未成年人健康快乐成长。

  改善民生,提升文明城市的凝聚力

  城关区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采取多项有力举措统筹推进教育、科技、文化和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

  坚持办好民生实事。坚持将更多财力投向民生领域,累计投入资金7.98亿元用于发展和改善民生,省市区列42件实事进展顺利,办结13件,超计划完成14件,解决一大批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大力实施教育优化战略、保障性住房建设、三不管楼院改造、石沟新村整村搬迁等民生项目,成功打造和拓展了“民生360”、“社区学校少年宫”、“虚拟养老院”、“一刻钟精品服务社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等国家和省市级民生品牌,大幅提升了群众幸福指数。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大力实施教育资源扩容增量工程,加快推进区文化馆改造等社会类项目实施,持续推进科教文卫体等城市公共产品增量扩容,更好地解决群众“上学难、看病难、活动难”等突出问题。以提升拓展虚拟养老院、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的功能档次和新建改建一批社会福利设施为重点,积极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创新实施“千家帮扶”和惠民增富、爱心助残等“六大行动”,累计发放各类救助金4664万元,救助困难群众10万余人次。

  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大力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建成129个标准化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站,注册志愿者13万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560余次13万余人次,配合省市开展省级机关万名党员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推出邻里相助、扶危济困、关爱空巢老人、关爱未成年人等8大类19项志愿服务活动,为党员干部就近就便、发挥技能开展服务提供了条件,形成了虚拟养老院、“爱心集结号”网站、民情直通车、阳光惠民家园等形式多样、方式便捷的志愿服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