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费筑坝,让“山上养鱼”不再是笑谈环县农民万守文筑造“绿洲梦”

09.01.2016  06:24

在水坝里劳作的万守文

    在常年干旱的庆阳环县北部,延绵的群山上,稀疏的草木还没到秋天便已枯黄,但在甜水镇高崾岘村高崾岘组,有一汪清水静静地卧在几座山峁下的沟壑里,它的出现让附近的梯田有水浇了。山峁绿了、鸟群多了,这些变化都源于环县水保局职工万守文个人先后投资32.43万元,在自家门前兴建的一座蓄水型淤地坝。

    水保职工自费筑坝保生态

    万守文是环县水保局的一名职工,面对家乡水土流失、土地沙化逐年推进的现状,他决定行动起来。七八年前,他对自家门前的沟道进行了多次勘查、计算、考量,决心打坝蓄水。紧接着便开始筹集资金和动员劳力了,他采取从工资中挤一些、向亲戚朋友借一些、银行贷一些的办法,初步筹集资金12万元,又动员亲戚和邻居8人加入他的筑坝工程。2009年3月20日,工程动工了,经过50多天的施工,终于在当年雨季来之前,一座控制面积1.74平方公里、坝高22米、坝顶宽5.0米、长34米、移动土方1.94万方的蓄水坝筑建起来了。

    坝筑起后,万守文先后累计育苗95亩10万余株、鱼苗1.2万尾,投入灌溉、栽植、养殖资金15万多元。

    水坝就是他的命根子

    数十万元的资金全填在沟壑里,遇有洪水等自然灾害,因为还没有排水设施,大坝说没有就没有了。因此,万守文对自己投资建设的淤地坝格外心疼。

    2010年8月下旬的一天,连续3场大雨使得坝内水位上升10.4米。下午6点多,在坝高14.8米处坝体被水冲了个洞,随后又被塌下的土堵住

    了。万守文得知消息后,急忙买好抢险物资,雇车赶回老家,饭也没顾上吃就带人对进水口进行封堵。由于山体随时可能垮塌,他就让其他人装土、盯住崖坡,自己扛着土袋亲自堵,其他人见状,也跟着干起来。最终,看到坝体摆脱了危险时,他坐在坝顶哭了又笑。

    2013年春季,恰逢甜水—南湫54公里的县乡公路工程开工建设了。甜水镇常年干旱,水价超过10元每方是常事,再加上运费等用水成本奇高。这次万守文的淤地坝竟派上了大用场——他修的坝正处在这个工程二标段,除此以外公路工程建设地点距离最近水源的平均运输距离也在41公里。经过公路工程承包商对水源的多次考查、比较,最终与万守文协商,签订了供水合同,实现收益8万元。

    笑谈成现实父老乡亲共受益

    2011年春季,他用柴油机、水泵提水上到沟沿的耕地里进行灌溉,育新疆杨树苗4.5亩3.6万株,干成了乡亲们没想过的事。上水时他五叔说:“在咱们这个地方,我都没种过水浇地,你娃能干,种上水浇地了。”2012年开始,他又先后购买新疆杨、小叶白蜡、榆树树苗和金丝柳、垂柳、旱柳插穗等15.6万株,在大坝岸边的台地里进行栽植培育。

    自坝建成以来,每年旱季来临,他坝里蓄的水便成了周围父老乡亲们解决羊畜饮水的首选。坝建成当年就基本解决了本村1098头(只)羊畜的饮水问题,近几年粗略统计每年可为周围0.35万头(只)羊畜提供应用水达0.9万方。

    2012年7月,万守文还从县水产站争取到鱼苗1.2万尾,投放到了坝里。看到可爱的鱼儿在水里游动,乡亲们既吃惊又赞叹,高山上养鱼,这个过去的笑谈如今成了现实。

    谈到今后的打算,万守文说,“环县的山山峁峁最盼的就是水!我希望通过一点一滴的努力,改变家乡的干旱现状,让我们的家园都变成绿洲!”兰州晚报特约记者 张明祥通讯员赵方圆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