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石鸡坝乡把“三苦”精神作为精准扶贫工作原动力

02.09.2015  11:52

   中国甘肃网9月2日讯   精准扶贫工作启动以来,文县石鸡坝乡紧紧围绕“一核心、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不断完善思路,强化措施,把“三苦”精神作为精准扶贫工作的原动力,努力在基础设施建设、技能培训、特色产业、公共服务保障等方面攻坚突破,确保精准扶贫工作有力有序开展。

  一是把干部“苦抓”作为精准扶贫工作的关键。全乡干部以“三严三实”的精神和作风,驻村入户,开展工作。针对精准扶贫工作涉及的知识面广、专业性强和内容多等实际,要求干部苦学,先后多次组织专题会议,研究精准扶贫工作,传达学习中央、省、市、县相关精神。编制印发了《石鸡坝乡精准扶贫20问》、《石鸡坝乡精准扶贫学习手册》和《石鸡坝乡精准扶贫资料汇编》等学习资料,并下发到乡村干部手中,促进乡村干部对精准扶贫政策的了解和把握。按照“六个精准”的相关标准,要求干部苦干,乡上成立17个工作组,深入到村到户,对全乡的3600多户群众逐户开展贫困户的精准甄别工作,完善建档立卡资料,全面掌握贫困人口的数量、分布、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按照“六个到村到户”精准帮扶要求,要求干部苦帮,在8个县直单位帮扶的基础上,结合全乡及各村实际等情况,对2015年预脱贫的474户贫困户1822人进行结对帮扶。

  二是把部门“苦帮”作为精准扶贫工作的基础。结合省、市、县“1+17”精准扶贫方案,积极争取扶贫、财政、发改、水务等方面项目资金,谋划实施一批“水、电、路、房”项目。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实施了水磨沟、薛堡寨等8个村的通村道路建设及硬化共23.5公里;统计上报危房改造1190户,实施270户危房改造和“一事一议”村内巷道工程,目前已完成危房改造160多户,完成巷道硬化4000多米;争取管道9000多米,改善了5个村的人畜饮水;积极联系相关部门单位,协调修建4个村的卫生室和文化广场。在技能培训方面,积极联系县扶贫、农牧、人社等单位深入村社,集中开展劳务技能培训4次730人,开展纹党GAP种植培训2次780余人,组织劳务输转350余人,培养科技明白人160余人。在特色产业培育方面,建立了徐家山村2300亩纹党种植基地,不断扩大核桃、花椒种植规模;联系林业局调配技术员开展以核桃高接换优为主的经济林综合管护,不断提升核桃、花椒等经济林果的经济效益;积极鼓励农村青年开设网店,建立电子销售平台,激发农民创业的热情。在易地扶贫搬迁方面,通过认真的核查摸底,把全乡448户1657人贫困户纳入到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规划中。在金融资金支撑方面,全力落实好小额信贷、双联惠农贷款和国家贴息扶贫贷款的同时,核查出缺资金的749户贫困户,上报金融部门争取国家贴息贷款。在公共服务保障方面,全面巩固九年义务教育,争取资金协调修建徐家山、水磨沟、阴坪、薛堡寨等村的村级卫生室,对留守儿童、空巢老人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对残疾人进行免费健康检查。

  三是把群众“苦干” 作为精准扶贫工作的根本。在精准扶贫工作中,该乡重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逐步从“输血”的帮扶路子走上“造血”扶贫的路子,在加快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和人力资源开发中不断提高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在基础设施建设中,该乡组织群众积极开展投工投劳,在水磨沟、徐家山等村共完成群众投工投劳2300多人次,平整路面5300多米,帮砌护坎300多立方米,在加快工程进度的同时节省了项目资金。鼓励群众主动参加各种技能培训,提升职业技能知识,开展劳务输转,不断提高经济收入。引导群众不断调整产业结构,通过以核桃高接换优为主的经济林管护,使经济林经营从以前的粗放管理变为精细管理,提高了效益。同时,鼓励依靠自身优势,依托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以纹党为主的中药材种植,以不断增加收入,实现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