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兰州
绿色是当代城市建设的主题之一。绿色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原始文明到生态文明,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不能相互逾越,所以要绿色低碳生态发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创造与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是永恒的主题,在人类繁衍和建设人居环境过程中一直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今日中国之土地即是古人数千年悉心化培育形成的结晶。
生态文明概念最早是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这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选择。当一个国家或者区域经济很落后的时候,对生态的关注度并不高,这是因为经济水平较低的国家或区域没有足够的资源与能力保护生态环境。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整个国家与各个地方均积累了相当大的财力,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有足够的能力处理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另外,在经济很落后的时候,环境破坏没有经济发达时那么大,而随着经济总量的扩张,我们对资源的占用越来越多,对环境的破坏、对生态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简言之,生态文明的提出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政府有足够的资源来处理生态环境问题。二是随着经济发展对资源破坏越来越严重。生态文明建设逐步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是在这种背景下的科学决策。其实,10年前,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就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从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以来,习近平曾在多个场合对绿色发展理念进行了系列阐述。习近平总书记说得深刻,实践中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两座山”之间关系的认识,要经过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第二个阶段是既要金山银山,但是也要保住绿水青山;第三个阶段是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目前来看,我们的发展已经步入了第三阶段,但要摆脱发展的约束和困境,以往老路显然走不通,三种新思维来得尤其要紧。
第一种是功能系统思维。一个地区、一个省是一个系统,不同地区和区域承担了不同的功能,有些要发展,有些要保护。发展的承担责任,保护的需要补偿。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这为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困境指出了明路。这类地区就是要在明确生态产权基础上,探索完善地区间横向的生态补偿制度,谁受益、谁补偿。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具体到兰州市,要保护兰州新区的生态环境,对兰州新区而言,生态环境就是投资环境,兰州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绿化成本远高于其他地方,但兰州新区对于整个甘肃省将有非常重要的经济拉动作用,同时它还担负着整个西北地区经济的带动和拉动重担。所以对兰州新区而言大力发展、建设、改善生态很重要,要把生态建设放在优先位置,做到生态先行,要把新区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绿色新区、生态新区、美丽新区,打造成西北地区乃至全国的一道生态安全屏障。
第二种是资本运作思维。一是要重视人力资本。把人力资本积累当做地区发展最大财富,纵然山高路远,只要明确目标,搭好事业平台,总能引得发展大军纵横驰骋。二是善用金融资本。要完善生态资源产权保护制度,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让生态资源价值化为生态资本。要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促进农村金融改革创新,探索利用土地使用权等众筹方式,集聚分散资本和社会资本,提高山区百姓财产性收入,推动山区经济大发展。三是做强工商资本。要科学研究限制区域的环境容量承受能力和准入标准,废除、修订不适宜现实的法规条例,适度发展生态工业和商业,引导科学持续安全发展。具体到兰州市,要继续加大空气治理力度,确保形成长效机制,要认识到兰州大气污染治理依然任重道远。要努力让蓝天白云常驻于兰州上空,使“兰州蓝”成为新常态。
第三种是跨界融合思维。重点是加强一二三产跨界融合发展,以特色旅游业为龙头,宜游则游、宜养则养、宜玩则玩,突破产业界限,培育综合优势、特色优势,集聚人、吸引人,带动地方农产品和生态服务的投资、生产和消费。要抓住连接山区资源和外部市场两头的农村电商发展大趋势、大机遇,像重视交通设施建设一样,进一步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应用,推动“互联网+三农”、“互联网+旅游”、“互联网+农村消费”加速融合发展。
(作者系中共兰州市委党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