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遏制“号贩子”猖獗势头
中国兰州网2月19日消息 春节假期结束,媒体就发现北京多家医院再次出现“号贩子”。一月底,北京针对“号贩子”施行整治风暴,然而仅过不久就故态复萌。看来,完善治理手段,遏制“号贩子”猖獗势头,是维护正常就诊秩序的当务之急。
当前,我国不少地方的优质医疗资源相对紧缺,难以满足患者需求,“号贩子”就是吸附在这些优质医疗资源上的“寄生虫”。他们将专家的劳动、患者的苦痛变成个人渔利机会,让患者深恶痛绝。对其严加打击并及时堵住种种漏洞,是社会群众的共同呼声。
就在上个月,一女士在北京广安门医院痛斥“号贩子”的视频在网上热传,击中了众多患者的痛点,引起当地重视。随着整治展开,一批“号贩子”被抓,不少医院的挂号秩序恢复正常。这就表明,严打“号贩子”不仅符合社情民意,也是遏制其卷土重来的重要手段。
治乱用重典。“号贩子”现象存在多年,相当顽固,整治行动倘若像橡皮筋般时紧时松,或者是“一阵风”“运动式”,都难以奏效,为此,离不开恒心和高压。北京市卫计委最近向社会提出,如果发现倒号情况可直接报警,正是发动群众来实施严打的重要一招。
在严打的同时,堵住漏洞也很重要。正如不少人所说,患者家属彻夜排队都挂不上专家号,“号贩子”却能轻易搞到,足见相关制度存有漏洞。完善号源管理,禁绝医务人员、保安与“黄牛”串通,及时补上挂号实名制在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漏洞,才能挤压“号贩子”的生存空间。
北京最近公布,拟改革专家号源的分配方式,在部分医院试点专家团队工作模式。医院将尽可能提供较多普通号号源,患者直接由医疗团队接管,视病情需要才由专家团队来诊治。这种努力,对遏制“号贩子”有釜底抽薪之效,效果值得期待。
在优质医疗资源相对短缺的现实面前,要解决“号贩子”等相关难题必然是个长期的过程。人们相信,只要听取民声,顺应民意,广纳民智,大力铲除民生痛点,维护好患者利益,病有所医的梦想就能逐步变为现实。(记者 萧海川、刘怀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