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衡发展:甘肃省义务教育再迎挑战

15.09.2015  16:45

  原标题:均衡发展:我省义务教育再迎挑战

  兰州市七里河小学的学生在上篮球课。(图片由省教育厅提供)

   中国甘肃网9月15日讯  据甘肃日报报道(记者 李欣瑶)9月9日,兰州市西固区河口镇中心学校的开学工作刚刚理顺,正在准备迎接来自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关于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评估认定。

  这所合并还不满一年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新学期迎来了不少“回头客”,一些以前转学到其他学校上学的学生又回到了这里。

  优质小学合并薄弱初中,校长打破级别限制,由“能”者担任;教师打破城乡限制,职称晋升必须有农村教育经历,这是西固区为均衡区内义务教育发展迈出的大胆一步。

  目前,我省每个县、市、区,都像西固区这样,在为城乡学校、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义务教育的均衡做着努力。

  9月13日,我省有18个县市区一起接受国务院教育督导组的评估认定,这对我省义务教育是一次新的挑战。

  义务教育再次接受评估

  2012年,教育部开始在全国启动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认定工作,这是继2011年我国全面完成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的“两基”战略任务后,推进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又一项强有力的手段。

  我省的“两基”工作于2011年通过国家验收,“两基”完成后,我省适龄儿童的入学率提高了、学校校舍建好了、硬件配齐了,但是如何提高九年义务教育的质量便成了摆在眼前的难题。

  教育部启动的这一轮评估,着眼于各县市区义务教育的基本办学标准是否达到本省的标准,县域内义务教育校际间差距是否在规定范围之内。此外,县级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力度也是重要的评估指标。

  2014年,我省首批嘉峪关市、金昌市金川区等13个县市区率先接受了国务院督导组的评估认定。

  在评估过程中,督导组走访了这13个县市区的初中和小学,对学校的硬件设施、师资情况、家长对教育的满意度、校际间的差距、政府对教育工作的推进力等多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评估。

  最终,我省11个县市区办学调准,小学、初中综合差异系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得分均达到了国家相关要求,顺利通过了评估认定,实现了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的目标。

  经过大量的调结构、促均衡的准备,今年我省第二批接受评估的兰州市安宁区、七里河区、西固区,酒泉市肃州区、金塔县等18个县市区目前已准备就绪,将于9月13日至9月19日接受评估。

  农村学校“内提”教学质量

  在推进义务教育发展过程中,我省各地都在努力实现县域内的均衡,让处在同一县区的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能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在西固区河口镇中心学校,记者看到原来仅有一墙之隔的兰州二十三中目前已整体并入该校。

  小学兼并初中,这在全省并不多见。西固区教育局局长张达说:“优质校兼并薄弱校,目的是整合教育资源,打破薄弱校的办学困境,实现共同发展的目标。”

  在此前,河口镇中心学校是远近闻名的优质小学,片区的家长都愿意把孩子送到这里读书。但是这所小学对口划拨的兰州二十三中,却是一所初中薄弱校。在两校合并前,整所初中仅有不到100名学生,附近的家长在初中阶段纷纷把孩子转到离家很远的地方去读书。

  为了留住生源,提升兰州二十三中的教学质量,西固区教育局打通了两所学校的围墙,两校合为一校;放下了校长之间的行政级别差异,由小学的校长石明文担任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校长。

  去年10月,两校正式合并。石明文把小学严格的管理理念带到了九年一贯制学校,由于学校教师都是本科学历,所以他打破既有的年级差异,初中、小学教师重新“洗牌”,优秀小学教师也可以在初中代课。

  校风改变了、管理加强了,附近村民也看到了这所学校的变化。村民张耀德初一时把女儿送到了离家有1个小时路程的另一所初中寄宿就读,“二十三中以前校风不好,能在外面上学的学生都转学走了。”

  今年秋季开学,张耀德又把女儿转了回来,“我们感觉合并以后校风变好了,女儿小学时候的老师现在在初中当班主任,我们很信任他。”

  去年两校合并前,兰州二十三中初一只有22名新生报到,今年初一报到的新生有40多名,片区内的小学毕业生实现了全部报到,而且还有个别片区外的学生来这里就读。

  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师资是教育发展的关键。为了解决农村学校师资薄弱的问题,我省很多县区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城乡教师换岗交流的方式,为农村学校注入新鲜“血液”。

  临泽县开展大规模城乡教师交流,并在职称评聘方面给予农村教师倾斜,用制度把优秀人才留在农村;金塔县为教师交流划出“硬杠杠”:新招录的教师必须先到农村学校任教,5年内不得调入城区学校工作,城区学校要选派45岁以下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到农村学校支教,支教期为2年;兰州市安宁区则是通过优秀校长的流动,带动薄弱学校师资水平的提升。

  正是有了这样一些举措,让农村学校的“软实力”在逐渐加强,也让督导评估中一个重要的指标——城乡教育差异系数逐渐趋于合理。

  城市学校“外联”缩小差距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城市学校的“瓶颈”之一就是“择校”。“择校”反映出很多教育问题:学校之间教学质量的差异、优质学校数量无法满足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迫切渴望等等,“择校”也是导致大班额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在10年前,西固区择校现象非常严重,除了企业办的学校外,优质初中教育资源稀缺,家长们想方设法把孩子送到兰炼、兰化等企业学校就读,不惜缴纳额外的费用。

  张达说:“学生‘择校’就是在给我们教育部门提意见。”于是,西固区把教育均衡的突破口选在了初中上。

  2007年,西固区在全省率先实行了兰化三中与兰州九十九中的一体化办学试点,将两校进行了管理、资源、教学、教师、学生的深度融合。

  在一体化办学前,九十九中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全校共有9个教学班,在校生人数仅有181人,而200米之外的兰化三中初中部人满为患。

  两校合并后,统一面向覆盖片区招生、统一编班、教师统一排课、教研活动统一进行,正是有了兰化三中的名校“效应”,九十九中片区内“流失”的学生回到了原来的学校。

  经过8年的融合发展,今年秋季开学这两所学校初一招生16个班,共750人,每个班的规模不超过50人,“择校”和大班额问题同时得到了解决。

  这样的模式在实践成熟后,开始在西固区进一步推广。2010年,该区撤销省建二中高中部,并入兰炼总校,组建兰州八十二中独立初中;2014年,该区将兰炼一中初中部并入兰州九十二中,组建兰炼一中附属初中等一系列项目陆续推开,在优质初中就读的学生越来越多。

  在2006年实施“一体化办学”前,该区在7所优质初中就读的学生占到全区初中生总数的65.5%;今年,该区在10所优质初中就读的学生人数占到了81.6%。

  无独有偶,兰州市安宁区采取的是“联片办学”模式,将好学校与薄弱校结成“共同体”,联片学校实现了教育资源一体化、特色课程共享、教师有序流动等长效机制。

  安宁区孔家崖第二小学处在城乡接合部,以前这里是一所薄弱学校。在联片办学的过程中,该校与培黎小学等4所学校被划入了一个片区,由教学质量较好的培黎小学担任牵头学校。在片区学校之间,老师们必须定期进行教学研讨,通过上公开课等形式进行交流,牵头学校的老师有着帮扶薄弱校教师的责任,片区内的活动不再是松散的教学互助,而是在制度约束下开展的正常工作。

  在城市学校中,这样的“外联”让优质学校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也让优质教育资源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

  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全省各地做法各不相同,但最终的目的都一样,就是最大限度地缩小区域内学校的差距,让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普享优质教育资源。在我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的过程中,国家的评估认定将持续进行,我省所有县区都将分批次接受评估。已经通过评估的县区并不意味着工作的完成,它们将进一步优化义务教育,使目前的基本均衡向更深层次的均衡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