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多地试水干部创业容错机制 为敢干事者兜底

23.05.2016  11:08

  原标题:如何真正为敢干事者“兜住底”

  中国兰州网5月23日消息 今年,一份1065字的文件让山东济南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这份名为《关于支持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建立容错免责机制的实施办法(试行)》的文件,实质是“为敢想的人‘开绿灯’,为敢干的人‘兜住底’”。文件明确了“除重特大安全责任事故和严重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责任事故外”,可免予追究有关人员责任的4个条件: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符合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市党委政府决策精神的;按照实际情况经过民主决策程序的;没有为自己、他人或单位谋取私利的。文件还提出“对免予党纪政纪处分的干部,不影响其提拔任用”。

  对于济南的干部形象和施政环境,这个实施办法犹如一石击水,极具深意。

  “很多外地来的领导,都说济南的干部非常忠厚,但话锋一转,说比较保守……我们有些同志过于中庸,中庸是种境界,但是不能用中庸来掩盖平庸,无所事事不能说是中庸之道,是平庸之道。”4月29日,济南市委书记王文涛在全市开放型经济发展大会上直言。

  在王文涛看来,建立容错免责机制是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热情的重要制度保障。

  不只是济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梳理发现,截至目前,山东已有多地建立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容错免责机制,并出台相关办法。“容错免责”能否真正为敢干事者“兜住底”?

   容错免责与懒政追责“双管齐下”

  早在2015年6月,青岛西海岸新区就已出台《青岛西海岸新区干事创业容错免责庸政懒政严肃追责暂行办法》,这被认为是山东首个建立干部容错免责机制的区域。

  该区是国务院批复设立的第九个国家级新区,承担着探索全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新路径,为促进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率先转型发展、建设海洋强国发挥积极作用的重要使命。

  “毫无疑问,这些新使命、新任务的落实,主要靠新区干部来承担。在这种形势下,怎样进一步调动干部干事创业、推动新区跨越发展的积极性,成为摆在新区党委面前急需破解的一个重要课题。”该区相关部门负责人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坦言。

  据统计,仅2015年,青岛西海岸新区就获批24个市级以上专项改革试点,其中国家级试点18个。

  “新区党委意识到,调动干部积极性,一靠教育,二靠制度,而且要更多地依靠制度的激励和约束作用。为此,新区相继出台了‘给舞台’‘靠边站’‘容错免责懒政追责’等一系列办法措施。这是激励干部干事创业的现实需要,也是提升干部作风的客观要求,更是新区建设发展的根本保障。”上述负责人说。

  这份文件明确了7类免责情形,而其中几条无疑带有鲜明的“新区”特色,比如,为破解难题、推进工作,创新方式方法、突破固有模式;积极、主动、及时解决项目推进中出现的问题,按有关规定进行容缺受理、容缺审查,促进项目快办理、快开工;对历史遗留问题和职责不明确事项不拖不靠,想方设法解决等。

  同样立于当地改革潮头的潍坊高新区也于今年3月出台《关于建立健全容错免责机制鼓励党员干部履职担当的实施办法(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