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村的“新村民”——记省地矿局双联行动驻村联络员张玉龙
记者 周者军 通讯员 余军
张玉龙是省地矿局二勘院双联行动驻西和县苏合乡明星村联络员,为了把帮扶工作落到实处,他在明星村度过了500多个日夜。他不是明星村村民,可村里的大事小情都装在他心里。
驻村,就要一竿子插到底
近日,见到张玉龙时,他正在村级组织活动室里,和村民们商讨核桃改良技术,半夏增产方法,穿着朴素的他和村民围坐在一起,如果不是口音的区别,真以为他就是明星村的村民。
“玉龙兄弟真是一竿子插到底的双联干部,在他的协调下,咱明星村不光从过去出了名的贫困村,变成了要产业有产业,要村貌有村貌的生态文明村,还上了市上、县上的电视呢。”见有记者采访,大家争先恐后说起张玉龙的好来。
“玉龙来咱村一驻就是两年多,自己做饭吃,还和大家一起下地劳动,帮助缺少劳力的农户播种、秋收,脸晒得比咱还黑呢。”村党支部书记王双良心疼地说。
“刚来的时候,大家都以为省上的干部只是来‘镀镀金’‘走走过场’,不会在咱这个穷山沟里待多久。可没想到,玉龙真是践行了当初的诺言:贫困群众不脱贫,双联干部不脱钩。他几乎成了咱明星村的新村民了。”70多岁的村民王存召说。
2012年3月,张玉龙带着铺盖来到明星村,在村级组织活动室旁一间不大的办公室,支起一张简易床,安置一套桌椅板凳。自此以后,村上多了一位说普通话、穿着朴素,走东家串西家的“新村民”。
驻村,就要多为村里办实事
两年多来,张玉龙走遍了明星村341户人家,不仅摸透了每户人家经济收入情况,而且村上哪一块地适合种什么,哪一块地自然灾害多他都了如指掌。
张玉龙说:“作为一名双联干部,就是要把心沉到村上,和群众心连心、手挽手,一起奋斗,早日走出贫困。”
在张玉龙的协调下,省地矿局二勘院先后争取协调各类项目资金1125万元,帮助明星村硬化了道路、改造了危旧房、修建了便民桥、添置了环卫设施,新栽植红油香椿1万株、紫花苜蓿1000亩,改良了半夏、核桃的品种。
赵二十是村上最先试种红油香椿的村民。刚开始时,他也不敢放弃种植传统作物,但看到张玉龙辛辛苦苦搞调研、做动员,请专家进村做可行性分析,一个人去山东、山西等地选择苗木,赵二十被打动了,他不仅自己试种了3亩红油香椿,还动员村上的群众种植。“省城的干部大老远跑到咱这穷山沟里来,出点子、出力气,还帮咱跑项目,啥也不图,就是为了让咱早日富起来。”赵二十说。
通过培育红油香椿、紫花苜蓿等新兴产业,提升半夏、核桃等传统产业发展水平,加上对年轻劳动力的全面培训,明星村的自我发展能力大幅度提高,去年全村人均收入从过去每年不到2000元,提升到了3400元。
明星村的老百姓都知道,现在新修的村文化广场,原来是一处垃圾场,地势低洼,脏水横溢。张玉龙和村两委班子成员认真谋划、积极奔走,与苏合乡党委、政府合作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最终,财政奖补一事一议项目在这里落地,一个占地15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如期建成。
广场建成后,张玉龙又向二勘院建议,投资15万元,为广场及村路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并对周边进行了绿化、美化,把过去的垃圾场变成了全村茶余饭后休闲娱乐的好地方。为了表达对地矿局二勘院及张玉龙的感激,村里人提议将广场中的亭子起名“连心亭”。
驻村,就要把群众当亲人
“小张,我家的核桃熟了,你来尝尝。”“玉龙兄,过两天,我家盖新房,你过来给咱参谋一下。”“张哥,过春节,把我家的大公鸡带到省城,让嫂子和侄女吃吃咱家养的正宗土鸡。”……两年多来,张玉龙已和村里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大家都把他当成村里的一员。
王双良告诉记者,张玉龙驻村以来,视群众为亲人,无论哪家有婚丧嫁娶、盖新房等事宜,他都会主动帮忙,村里13户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更是他最关心的对象。
王听子老人今年79岁,老伴去世,儿子在外打工,老人身患严重的哮喘病,一个人住在村西头的一座小院里,生活基本上靠政府和邻里接济。
张玉龙每次从兰州回来,都会为老人捎带零食和所需药品。今年中秋节,为了让老人过上一个幸福团圆的佳节,张玉龙特地从兰州带来自己的妻子和女儿,买来月饼和瓜果在老人家里过中秋。看着张玉龙一家三口,王听子老人泪流满面:“今年的中秋节,是我这辈子过得最高兴的中秋节。玉龙,他不是我的儿子,但他比我的儿子还亲。”
“一心为民、服务群众,履职尽责、不怕吃苦,甘于奉献、忘我工作。”这是明星村乃至西和县广大干部群众对张玉龙的普遍评价。
为了肯定张玉龙在双联行动中为明星村做出的突出贡献,近日,西和县委县政府在全县发出通知,号召广大干部向张玉龙学习。
面对荣誉,张玉龙却平静地说:“一颗心的驻守,如果能带动一个贫困山村的发展,那是我们双联干部的最大欣慰;一份情的融入,如果能加快一个村前进的脚步,那是我们驻村人员的无上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