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理: 玉门关:水洼洼里的戈壁关隘
原标题:西部地理: 玉门关:水洼洼里的戈壁关隘
远眺玉门关
汉代遗址小方盘城
玉门关附近的汉长城
小方盘城内部
玉门关外残存的墩台
玉门关边的沼泽地
疏勒河边的河仓城
写有“玉门”字样的简牍
汉代的研磨盘
河仓城外的烽燧
这是一座人们并不陌生的关隘。
唐人的诗句“春风不度玉门关”,将这个关隘和荒凉、和别离联系在了一起,给它抹上了一层悲情的色彩。
如今,人们到玉门关时,它是座在水洼洼中的关隘。这中间,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呢?
茫茫荒原,无边无际,玉门关孤独地站在戈壁上
我们是读着唐诗认识玉门关的。
从读书识字始,唐诗就伴随着我们,在浩如烟海的唐诗中,有几篇写玉门关的诗句令人难忘。李白在《关山月》中写道: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王之涣在《凉州词》中写道: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胡宿在《塞上》中写道:汉家神箭定天山,烟火相望万里间。契利请盟金匕酒,将军归卧玉门关。王昌龄在《从军行》中写道: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这些诗人有人到过玉门关,有人遥想了玉门关,因而在他们的笔下,玉门关也是各不相同,有愁怨,有豪迈,有金戈铁马,有苍凉雄浑,哪一个是玉门关的本来面貌呢?
初秋,我在敦煌,经不住几个朋友的撺掇,又走了一次玉门关。这一次,它将是怎样一座关隘呢?对敦煌人来说,玉门关是一个并不遥远的存在,对那些来自南方的游客而言,即便是到了敦煌,也是一个很遥远的地方。
这个在敦煌西南70多公里处的关隘,孤零零地站立在戈壁荒原中,过玉门关往前不远,就是令人闻名色变的罗布泊了。玉门关,俗称小方盘城,位于甘肃敦煌市西北70公里处。相传西汉时西域和田的美玉,经此关口进入中原,因此而得名。玉门关也简称“玉关”。
清早,我们从敦煌出发,直奔玉门关。
这座以旅游而闻名的城市,街道整洁,行人不多,来来往往的多是背着大包小包,东张西望,满脸好奇的游客。出敦煌市区,过七里镇,一直向西南方向而行。通往玉门关的有三条,我们选择了游客们最常走的路线。这条路将敦煌影视城、阳关、玉门关等几个景点连在了一起。从地图上它大体和通往青海的公路并行,走了20多公里后,经过了党河水库。路上有个岔路,穿过铁路,直接拐入戈壁滩中。此时,我们从西南,转向了西北方向。
戈壁茫茫,一望无际,公路笔直地通往天边。幸好,我们不是唯一的车辆。这条专门为开发玉门关旅游而修建的旅游公路,似乎有些繁忙,大大小小的车辆不少,人们都是奔着玉门关而去的。汽车走了十几分钟后,过大牌坊,基本上算是进入景区了。不过,我们并没有轻松,敦煌的朋友说,这里距离玉门关还有四五十公里呢。
车窗外,进入我们视野的,除了戈壁还是戈壁,在我们的视线尽头,有片绿色,那里似乎是一个村庄,除此之外,我们的视野中没有树木,没有飞鸟,只有不大不小的风从戈壁滩上掠过,留下若隐若现的印记。
这情形,真让人昏昏欲睡。忽然,敦煌朋友的声音打破了车里的寂静。
“你们知道在小方盘城的西面,传说中有个驿站叫‘马迷兔’?”
“啥,怎么这么怪的名字。”
“说说,究竟是咋回事。”
敦煌的朋友,便给我们讲了马迷兔的故事。和所有的民间故事一样,其内容大多经不住人们推敲,但人们还是爱听。马迷兔的故事也是如此,一开始就吸引了我们。
很早以前,贩运玉石的商队,一到马迷兔就出问题了。啥问题呢?被玉门关一带的地形所困扰。据说玉门关一带“沼泽遍布、沟壑纵横、森林蔽日、杂草丛生”。商队行走十分不易。车内的一位朋友反驳说,看看车外一望无际的戈壁滩,玉门关怎么会是沼泽遍布呢?你就好好编。面对打击,敦煌朋友不气馁,继续讲他的故事。但朋友的问答却吸引了我的思绪,是啊!玉门关怎么会是“沼泽遍布、沟壑纵横、森林蔽日、杂草丛生”,这民间故事也错的太离谱了。
敦煌朋友继续着他的故事。
戈壁滩上中午气温非常高,人们很少活动,商队也不例外,往往是中午休息,晚上赶路。可是到了“马迷兔”驿站附近,天就快黑了,因而总是迷路。到了什么程度呢?就连识途老马也不知道方向,所以也叫马迷途,结果人们以讹传讹,成了马迷兔了。有一次,商队的小伙子救了只大雁,大雁不仅把他们带出马迷兔。还指点他们在玉门关城门上方,镶嵌一块发光的墨玉,这样晚上就不用担心迷路了。这就是玉门关名字的来历。
令我感兴趣的是故事中对玉门关的地形的描述,那里是否是沼泽密布呢?就在我们沉吟中,远远的地平线上,一个孤零零的城堡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这座孤城便是玉门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