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腐败扎堆折射经济转型之艰
在7月16日召开的2014年中央第二轮巡视工作动员部署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王岐山指出,当前目标是遏制腐败蔓延势头,保持高压态势,哪里问题集中就巡视哪里,谁问题突出就巡视谁。在腐败问题上,要紧盯矿产资源、土地出让、房地产开发、工程项目、惠民资金和专项经费管理等方面的突出问题。(8月5日《中国经济周刊》)
21省地产腐败高达95%,如此触目惊心的数字上除了看到官员腐败的多发领域外,更应该清晰看到我们经济转型之艰难。官员在房产上涉及腐败,说明房产领域本身的不透明,更折射出房产乃是支撑地方经济发展的最为重要的支柱。正因为如此,房地产商才扎堆地方经济,而地方政府还热衷于土地财政来换取地方的经济发展。然而,谁都清楚如此发展换来的仅仅是GDP数字上的漂亮,是官员政绩的美丽,而对民生的真正改善以及国民经济的贡献却微乎其微。
按理说,地方如何发展经济应该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错位发展,避免与其他城市和省份在经济发展上“撞车”。然而,我们能够看到的现实却是各地都几乎呈现相似或者相同的模式,纷纷开启“房地产模式”,每个城市和省份都极其相似:政府通过出让土地获得巨额财政收入,房地产商又以高价出售房产。最终受到损失的就是普通民众,而这样的损失将不断侵蚀收入增长的速度。因为房价的增速加上通货膨胀的增速已经将居民收入远远地抛在后面。而当地方政府热衷于此的时候,由于寻租导致的腐败也就趁虚而入,房产商为了获得土地使用权将会不择手段,因为这背后存在着巨大的利润空间,房产商不惜代价铤而走险。
但是,房地产能够带来的除了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以及看上去很美的GDP数字外,经济发展的转型却显示得极其困难。房地产能够带动就业,但是不能创造新的价值,尤其是建造出来的房产存在着巨大泡沫,在人们的购买能力和现实供给之间存在巨大缺口,很多城市的房产存量已经远远超越了人们的真实需求总量或者是更多的人根本购买不起,而这就是产能的过剩,最终的结局将会随着房产资金链条的断裂而引发经济恐慌。
经济转型不仅包括了结构上的转型,更包含着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型。房产领域扎堆腐败的现实也就是经济转型困难的表达,一些地方政府已经找不到更好的发展经济的替代方式,只能选择这种用土地换取财政的“又快又好”的方式,当大多数的经济体将目光聚焦于此的时候,由于获取土地的竞争激烈自然而然就会引发腐败的滋生,这又是对经济转型蒙上的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