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民企:"地上煤矿"变花园式厂区 废水"洗澡"养金鱼

28.09.2020  22:00

  中新网兰州9月28日电 (杜萍 高莹)建于上世纪的房掩映在绿树鲜花中,工业废水处理后用来厂区绿化、养鱼……九月下旬,走进位于兰州市红古区境内大通河畔的方大炭素厂区,路两边松柏苍苍,绿草茵茵,犹如走进花园,年代感扑面而来,让人一度怀疑走进了公园。

  “以前的厂子到处是黑灰,在厂区内的澡堂洗完澡换上干净衣服,等回到家衣服上全是黑色的泥点。”方大碳素信息自动化部自动化站主任张平香回忆起以前的厂区环境,仍历历在目,“那时厂房老旧,玻璃残缺不全,几层楼高的设备,上去全是灰尘,踩一脚,鞋子都看不出原来的颜色。

图为厂区主干道两边松柏苍苍、绿草茵茵,厂房掩映在绿树鲜花中。 杜萍 摄

  方大炭素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方大炭素”),其前身为“兰州炭素厂”,代号“205”,始建于1965年;2001年4月企业发起设立兰州海龙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并于2002年8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2006年9月,辽宁方大集团通过拍卖获得股权,并更名为“方大炭素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是亚洲最大炭素生产企业,行业排名世界第二。

  在采访中,记者听到最多的是,“以前不敢穿白色的衣服、鞋子”。

图为掩映在绿树鲜花中的厂房。 杜萍 摄

  “那时要是穿件白衬衫上班,下班后领子就变成黑色的了。”方大碳素技术研发部副部长张桂兰,大学毕业后便被分配到了“兰州炭素厂”,20多年来见证了企业的发展。她说,那时做研发,设备简陋,浑身都是灰尘,手都洗不出来本来的颜色。一进厂区就会看到亮晶晶的一层,“那是石墨粉散到了空气里,而且树叶上也是黑黑的一层”。

  “转制前,污染相对来说是比较严重的,当时冠有‘地上煤矿’这样一个称号。”方大碳素安全环保部副部长杨志鹏介绍说,企业改制后,在提升企业经营效益的同时,也开展了“花园式工厂”创建。

  近年来,企业不断加大环保投入力度,提升污染物治理设施装备水平,提高污染治理能力,先后完成了石墨化炉、中央变电所、动力燃煤锅炉等几十个节能项目,完成了焙烧炉静电除尘器、锅炉烟气脱硫除尘、原料场扬尘治理、油气回收治理等三十余个环保技改项目,最大限度降低各类污染物排放量,使其全部达到了国家排放标准。

  杨志鹏说,从2018年开始,企业从水、气、声、渣四个方面入手,对企业各类污染治理设施进行了全面排查梳理。当年企业投向环保的资金达到1.29亿元,通过设备升级改造,实现了环保设备一备一用,“这样在遇到任何情况,可以随时切换,避免由于一些突发情况造成环境污染事件。

  2014年时,经过处理的工业废水日排放量达14000吨,经过废水平衡改造,2018年年底已实现工业污水零排放。现在废水循环利用,通过深度处理,厂区的绿化浇灌,生活一般用水,以及马路降尘等都是使用中水,还实现了污水养鱼,“现在处理后的废水日排放量只有2000吨。”杨志鹏表示。

  方大炭素总占地65.2万平方米,“花园式工厂”打造前,绿化区只占地9.98万平方米,针对此,企业对厂区环境进行了改造,包括种植树木,改造花坛、景观亭,建主题公园,观赏小景观等,现在厂区绿化率已达到30%以上。同时全员参与绿化管理维护,以及日常养护。此外,针对厂区来回运输车辆噪音较大的情况,在游园区与厂区相邻部位种植大乔木进行分割,同时加强游园的围合感,以此来满足游园的精心之感。

图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实现循环利用,并通过深度处理后的中水,用来绿化浇灌,养鱼、生活一般用水,以及马路降尘等。 杜萍 摄

  张平香的家人都是厂里的退休工人,听说厂子的变化后,都先后进来参观。当走进厂区时,迎面的电子显示屏上滚动播放着各项污染物监测指标,厂区内空气清新,绿植养眼,直呼变化大。

  杨志鹏说,接下来,企业还将继续加大环保投入,力争使企业的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的最低排放标准,继续打造“绿色碳素”,推动企业高质量持续发展。(完)

      甘肃新闻网 【编辑:刘薛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