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小建在甘肃作报告 谈关于扶贫工作的几个问题

08.06.2015  11:35

  中国兰州网6月8日消息 范小建,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长期从事农业和扶贫工作,曾在内蒙古下乡插队,又先后在西藏、宁夏、农业部和国务院扶贫办工作。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特别是看贫困的老乡,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现在大家都在总结“十二五”、谋划“十三五”、奋力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甘肃省也正在集中力量做这方面的工作,这当中,扶贫工作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一、政策成效分析

  数据显示,从2010年实行新的扶贫开发纲要以来到2014年年底,在新扶贫标准下,我国的减贫总量达到了9550万人,贫困发生率从原来的17.2%下降到7.2%,减少了10%。2013年世界银行报告指出,1980-2008年,在日均1.25美元贫困线标准以下的贫困人口,中国减少了6.62亿,减贫成效巨大。

  之所以有这样的成就,我认为至少应该包括七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体制改革。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大包干,在7年时间(1978-1985年)内,按照我们当时的标准,实现贫困人口减少一半。二是农业发展。我国用占世界9%的耕地和6%的水养活了全球20%左右的人口。三是经济增长。近30多年来,我国保持了年均9.8%的增长速度,这对于就业的带动作用非常明显。四是结构调整。这些年,无论是种植业内部、农业内部、农村内部还是城乡之间,我国的经济发展结构都在不断调整,每次调整都意味着劳动力的解放,都给劳动力转移和就业创造了条件。五是区域政策。包括西部大开发政策和片区支持政策。仅片区政策一项,在确立14个片区以来,财政综合扶贫投入大体上每年增加700多亿元。六是惠农政策。目前,惠农政策资金总量达到每年1.2万亿元以上,去年的增量在1000亿元以上。七是专项扶贫。2014年我国专项扶贫预算是433亿元,2015年是467亿元,如果再加上定点扶贫和东西协作,财政直接投入约为700多亿元。从2015年财政部的预算来看,地方(省市县三级)的扶贫投入是1000亿元。

  但是应该看到,随着时间的推移,减贫幅度却出现了明显下降。2010-2014年减贫幅度从26.1%下降到14.9%,减少了11.2个百分点。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2015年减贫幅度大约会在13.4%左右,相当于减贫940万人。但现在我们提出的年度目标是要减少1000万人以上,减贫幅度是14.25%,任务很艰巨。

  从甘肃的情况来看,2010年贫困人口862万人,2014年417万人,累计减少445万人,成效非常显著。但与全国一样,甘肃减贫幅度从2012年以后也呈逐年下降趋势,预计2015年减贫幅度为15%,对应减贫人口为62.55万人。实际上,甘肃今年确定的减贫目标是100万人,对应的减贫幅度是23.98%,这是过去从未达到过的高度,任务异常艰巨。所以总体上看,减贫效益递减问题是非常现实、非常突出的一个矛盾,或者说扶贫这个“骨头”越来越难啃了,必须以更大的决心、下更大的力气来应对。

   二、常规性的几个问题

  一是贫困规模。按照2300元新的国家扶贫标准(加物价指数为2800元),到2014年底,我国贫困人口的规模是7017万人,贫困发生率是7.2%。

  二是返贫因素。影响贫困的因素既有宏观层面的也有微观层面的;既有群体因素,也有个体因素;既有体制机制方面的,也有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方面的,还有生态方面的。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