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世界“找敦煌”的敦煌人

10.10.2018  23:51

  中新社兰州10月10日电 题:在全世界“找敦煌”的敦煌人

  中新社记者 丁思

  “难,真的挺难的。”2018年初,已拍摄9部敦煌文化纪录片的甘肃导演秦川启动纪录片《到全世界找敦煌》拍摄项目,计划赴海外12个国家和地区收藏敦煌藏经洞文物的博物馆和图书馆采访拍摄。10个月来,仅“攻克”英国、法国的四家收藏机构。

资料图:敦煌大漠秋景 王斌银 摄

  10日,“‘到世界找敦煌’——敦煌流散海外精品文物复制展”正在敦煌国际会展中心展出。展出作品均为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现流散海外文物的复制品,包括东晋十六国到北宋的绢画、纸本画、印刷品、经卷等。

  这些原作收藏于大英博物馆、英国国家图书馆、法国国家图书馆、法国巴黎吉美博物馆。此次展览也是秦川在全世界“找敦煌”的初步成果。

  出生于敦煌莫高窟附近一个村庄的秦川,注定与敦煌有着解不开的情缘。“一个个精美的洞窟是儿时最珍贵的记忆。”53岁的秦川9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回忆称,2004年,已是甘肃酒泉电视台纪录片导演的他,将镜头对准了故乡敦煌,开启了用纪录片找寻敦煌“前世今生”的生涯。

  至今,秦川和他的团队创作了《大河西流》《敦煌伎乐天》《敦煌画派》等9部纪录片,涵盖敦煌历史、地理、书法、音乐、舞蹈、美术等各个门类,构成了一部敦煌历史文化影像志。

  随着中国官方对莫高窟保护的重视,敦煌文化日渐成为海内外学者合作交流的平台,“敦煌学”应运而生,渐趋成为一门国际显学,也牵引着秦川将寻找敦煌的视角瞄向了海外。

8月上旬,甘肃敦煌室外的气温高达30多度,敦煌研究院“高龄”修复师李云鹤推开窟门,走进洞窟。(资料图) 杨艳敏 摄

  “被外界誉为‘藏经洞’的莫高窟第17窟出土的5万卷遗书大多飘零海外。100多年来,中国学者都不得不漂洋过海,去国外博物馆研究本国国宝,无法一览敦煌遗书的全貌。”秦川惋惜地说。

  “目前,敦煌流散海外精品文物有多少?分布在哪里?敦煌学最新研究成果有哪些?”秦川说,拍摄一部摸清敦煌文物宝库家底纪录片的念头油然而生。

  秦川介绍说,海外流散敦煌遗书主要分布于英国、法国、俄罗斯、日本、印度等12个国家。该纪录片将分赴40多家博物馆、图书馆进行拉网式采访拍摄,厘清流散敦煌文物的家底,展示各国收藏机构保护、研究敦煌文物的现状,专访海内外研究人员,讲述百年敦煌故事。

  2018年,秦川团队奔走于中国高校和出版社、拜访专家学者、联系海外收藏机构。目前,该摄制组已在北京、上海、杭州、兰州、敦煌等地做了前期采访拍摄。敦煌研究院也作为联合拍摄单位加入了前期创作。

  “海外收藏机构对外公开展示的政策、条款情况各不相同,前期联络协调繁杂,有些国家和单位的联络难度极大。”秦川说,截至目前,已确定2019年赴英国、法国的收藏机构展开拍摄。

  在联系接洽的过程中,秦川发现,“可以为敦煌海外流散文物建一个展览馆”,拍摄搜集整理各国图文视频资料,让海内外观众在一馆内看尽天下敦煌宝藏。

  9月下旬,120件敦煌流散海外精品文物以原大、原色、原样亮相敦煌,吸引中国大批“敦煌迷”前往一睹为快。

  “此次拍摄困难重重,但看见民众对于敦煌文化的痴迷,又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秦川说,让流散在世界各地的藏经洞文物以视频方式“团聚”,成为了团队的一种使命和责任。

  据悉,该纪录片将制作中文版、英文版、俄文版、日文版和网络版。计划拍摄7集,每集52分钟,除了在中国播出外,还将面向英国、法国、印度、俄罗斯等国家及地区播出。

      甘肃新闻网 【编辑:杜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