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时俱进中传承文明

27.11.2015  10:03
原标题:在与时俱进中传承文明

  中华传统习俗源远流长,在数千年的沿袭变迁中,逐渐演化成各具特色的地域民俗文化,也被世代相传。到了近代,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观念和民俗理念也逐渐演变,慢慢向现代文明靠拢,各种传统习俗也相应被革新改良,以致形式和内容与传统习俗的表现有了明显分野。

  今天,传承传统习俗需要我们在扬弃中革故鼎新,需要我们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在看待传统习俗问题上,不能因为是“传统”的,就认定是“旧的”、“落后的”、甚至是“愚昧的”。应该看到,传统习俗中沿袭着老祖先的血脉和基因,有很多习俗有其科学性和合理性,断然不能一概否定,但也不能全盘接受。像端午节赛龙舟就是经过改良的新形式,内容自然还是为了纪念屈原。

  因为时代变了,我们的生活观和习俗观也要随之改变。某些明显不适应现代文明规范的习俗必须改良,只有经过适宜的改良,才能顺应现代文明的需求,为人们所欣然接受。比如,传统佳节春节,依传统习俗规矩,晚辈给长辈拜年要向长辈叩首作揖,今天自然不需叩头,只是拜年的方式变了,不再拘于旧有的形式。一般同事也一样,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人们拜年通常要串门当面道祝福,今天的人们早已习惯了短信、微信拜年方式,当然对待至亲拜年方式则另当别论。拜年的形式变了,但内容没变,核心还是表达祝福和良好祝愿。

  改变是为了与时俱进,更符合现代文明发展需求。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内容,这才是核心。基于这一认识,当遇到传统习俗与现代文明相碰时,在如何取舍的问题上,我们应该遵循一个基本准则:凡是符合现代文明礼仪规范的习俗都要继承,凡是有利于社会公序良俗建立的习俗都要继承。当然继承需要扬弃,需要去其糟粕、留其精华。比如,按照传统,很多人习惯在城区街道焚烧草纸祭奠先祖,虽然心情可以理解,但这种形式却不宜提倡,因为对环境和安全构成显而易见的危害。其实,寄托哀思有很多文明的形式可供选择,比如以鲜花和音乐形式可以起到同样的作用。

  在传承传统习俗中,我们需要坚守这样的理念:保留的是文明,革除的是陋习。传统习俗与现代文明理应相融相合,在和谐中共生,在改良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