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窝里刨出“金蛋蛋” 豫大学生 “夫妻档”的田园梦

12.10.2015  17:17

人民网商丘10月12日电 (黄莎)金秋十月,正值秋收时节,豫东大地到处穿梭着忙碌的机械,“轰隆轰隆”的发动机声回荡在广袤的田野上。在河南民权县王桥镇,有对妇孺皆知的大学生,他们放弃大都市里的舒适生活,甘愿“面朝黄土背朝天”,被当地人称为“种粮夫妻档”。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当下,大学生为何能回归当农民?他们为这个群体的就业、创业带来哪些启示?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走进田间地头。

大学生夫妻弃商从农 一头扎进了“土窝窝

男主人公叫吴强,民权县王桥镇人。玉米地里,一台大型玉米收割机正在来回忙碌着,七八位农村妇女也正弯着腰捡拾漏下的玉米棒,500亩的玉米已剩下寥寥无几。人群中,一个上衣已经无法辨认出什么颜色、三十岁的男子腼腆地朝我们走来,见到记者,吴强不好意思地连忙拍打着身上的泥土说:“正浇着地井坏了,刚修好,弄了一身的土。

吴强和妻子冯淑琪都是民权人,80后。2008年,两人双双考入西安两所大学。一年后,由于父亲下岗,吴强无奈辍学打工。两年后,冯淑琪毕业,夫妻二人决定返乡经营农资。

前几年,土地流转悄然兴起,听说外边有人干家庭农场,吴强琢磨着不妨自己也试试,他把想法和妻子说了说。2013年,两人毅然弃商从农,一头扎进“土窝窝”。

没资金、没经验 激情依然“燃烧

种地说着容易做着难,但他们有一腔热血。没资金,找朋友借。头一年,夫妻俩前前后后投资了70多万元,以每亩一千元的价格流转了村里500亩土地。吴强说,农户有要钱的,也有等收割时要玉米、小麦的,这减少了很大一部分资金的开出。

无经验,资金浪费了不少。种粮食虽说不是很强的技术活,但需要耐心,更需要靠天吃饭。去年9月份,眼看一片片的玉米就要吐出“金牙”,谁知一场大风过后,500亩的玉米倒伏一半还要多。吴强和妻子不得不请来二三十号人掰棒子。“一个帮工一天50块钱的工钱,收割机一亩地也就60元。你说说光这一项又多花多少吧。”吴强无奈地说着。

忙活大半年,就是不见钱进账。父亲嫌他不务正业,浪费时间。但吴强并不这样认为,仍一根筋地扎进土地里,忙得不亦乐乎。吴强笑着说,反正生米煮成熟饭了,不管再难也要硬着头皮坚持下去。

困难接二连三,激情却不曾减退。地种了两年多,经验该有了,市场也打通了,吴强以为没什么难题了。“谁知国家今年取消玉米保护价,价格由去年的1块1降到现在的8毛。刚开始我还琢磨着降到9毛多就够呛了,谁知道每斤一下降了3毛多。哎,今年这玉米又收入不到啥钱了。”说到这时,吴强皱了皱眉头。

还好我们这产量好、质量高加上交通方便,每年的粮食价格都会高出别的地方1毛多来。今年也不例外。”吴强的话语间,流露出些喜悦。

与时俱进 互联网+价格更走俏

吴强现在不是单单种地,还搞试验田,试验出来的种子要比市场上的价格高出1到1毛5。今年,吴强夫妇拿出30亩地用于试验田,共播种13个品种。“省里在我这有试验田,自己也有3个品种。看看哪个品种更适合这里。

你要问我为什么只种植玉米、小麦?吴强说,“我们这是大田作物,相对于其它经济作物风险还是相对小些,不会压在手里卖不出去,只不过价格高低而已,不会赔钱。再说了现在都是收割机收,几个来回就是3000多斤,出来都是玉米粒,玉米秸秆直接打碎入地,省事哩很。

互联网+玉米,价格更走“”。点点鼠标,客商就会送上门。“一个月前,棒子刚蜡黄,山东一家奶牛场就来俺这收了300亩玉米,每斤9毛5,棒子秸秆一块收,一亩地光玉米就有个1300斤左右。要不是这几块地上有高压线,连这也一起收了。

玉米含有丰富的氨基酸,比饲料对奶牛营养价值还要高些。冯淑琪快人快语,她边掰玉米棒边说着,“山东奶牛厂比较多,清闲时就上网查查看看,比较比较哪个价格高,运输投入成本少些。联系好奶牛场,一吨多少钱,我们只负责开发票和协调收割期间出现的一些问题,运输、收割等各方面的费用都由对方承担。

为了方便粮食储存晾晒,去年,吴强又投资了十几万,在自家的宅基地上建起了200多平方的仓库。“现在市场打开了,饲料厂会主动和这边联系。这两天天气比较好,晒上几天,到时候水分钱就能少扣除些。要是碰上阴雨天直接就拉过去了,人家那边有烘干机。

农民不愿种地怕赔钱 墨守成规是主因

大学生为什么肯种地?“农一代、农二代”为何距它于千里之外?冯淑琪这样说到,种地要有自己的想法,作为大学生应该迅速地接受新事物,要有敢闯、敢想、敢做的理念。你说说这身家都压倒这上面了你能不逼着自己找出路嘛。为啥现在的农民不愿种地,主要原因是嫌赚钱少呗!思想比较落后墨守成规的较多,人家种啥赚了钱就赶紧学着种,过不了两年就又不行了。“庄稼活也得学,市场咋着咱咋着。”吴强在一旁插话道。

能自己干的,绝不花钱让别人干。采访中,吴强的手机一次次响起,记者跟着他满地跑。又收又种,又出又进,你说他咋能会不忙哩。远处的几台旋耕机不停地奔跑着,一排排自动喷灌正滋润着干渴的土地。

有付出就有收获。“尽管今年玉米价格低了点,但除去杂项开支,小麦、玉米加起来也能挣个一二十万,还算差不多吧。几年下来,最重要的是我摸索出了土地的种植和管理经验。”吴强黝黑的脸庞上透着自信和喜悦。

当记者问其来年是否还种玉米时,吴强不加思索地告诉记者 ,“种,继续种,今年价格低不代表明年的价格就低,我要在这土窝窝里刨出金蛋蛋。”话未完,他便急匆匆地向远处走去。

记者点评:披着太阳的余辉踏上归途,澎湃的心情难以抑制。吴强,刚刚三十的毛头小伙,的确不简单,他没有大学生的娇气,更没有懒惰,凭着吃苦耐劳的韧劲和锲而不舍的精神摸爬滚打,用青春和汗水在黄土地上耕耘出了多彩人生。为如此有知识、有胆略的新型农民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