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崖土司遗址申遗成功 文物局:加强遗址保护管理

06.07.2015  14:05

  唐崖土司城址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丰县,是湖广地区土司体系中较低的职级机构—长官司的治所遗址,而唐崖长官司土司为覃氏家族,属民以土家族为主。

  老司城遗址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是湖广地区土司体系中的最高职级机构—宣慰司的治所遗址。永顺宣慰司土司为彭氏家族,属民以土家族为主。

  海龙屯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是播州宣慰司杨氏土司专用的山地防御城堡的遗址,是战争时期播州土司的行政中心,其属民以仡佬族、苗族为主。

  昨日,在德国波恩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9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我国“土司遗址”通过审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我国世界遗产总数已达到48项,继续稳居世界第二位。

  此次土司遗址申遗成功,标志着湖南、贵州两省实现了世界文化遗产“”的突破,也使生活在我国西南山区的土家族、苗族和仡佬族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世界文化遗产。

  此前,由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湖北唐崖土司城遗址和贵州海龙屯遗址联合代表的土司遗址,作为我国2015年申报项目,提交本次大会审议。新京报许路阳

   世界遗产委员会:

   是土司制度代表性物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9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于6月28日至7月8日在德国波恩召开,本次会议共审议34项世界遗产申报项目,其中文化遗产28项,自然遗产5项,文化和自然双遗产1项。

  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土司遗址”反映了13至20世纪初期古代中国在西南群山密布的多民族聚居地区推行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制度。

  留存至今的土司城寨及官署建筑遗存曾是中央委任、世袭管理当地族群的首领“土司”的行政和生活中心。

  其中,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湖北恩施唐崖土司城址、贵州遵义海龙屯是相对集中于湘鄂黔交界山区的代表性土司遗址,在选址特征、整体布局、功能类型、建筑形式、材料和工艺等方面既展现出当地民族鲜明的文化特色,又在此基础上表现出尤为显著的土司统治权力象征、民族文化交流和国家认同等土司遗址特有的共性特征,是该历史时期土司制度管理智慧的代表性物证。

  “土司遗址”系列遗产,也见证了古代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对西南山地多民族聚居地区独特的“齐政修教、因俗而治”的管理智慧,这一管理智慧促进了民族地区的持续发展、有助于国家的长期统一,并在维护民族文化多样性传承方面具有突出的意义。

  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申报遗产符合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标准(ii)和(i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