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司遗址”申遗成功 探秘700年前的军事城堡

05.07.2015  11:55

  贵州播州海龙屯新王宫遗址(7月3日摄)。海龙屯遗址位于遵义老城北约30里的龙岩山东麓,始建于1257年,毁于1600年。遗址所在山峰相对高度约350米,三面环水,一面衔山,地势险要,如今周长约6公里的环囤城墙尚存,囤东铜柱、铁柱、飞虎、飞龙、朝天、飞凤六关,囤西后关、西关、万安三关依然屹立。囤顶平阔,囤内遗有“老王宫”和“新王宫”两组重要建筑基址,面积均在2万平方米左右,此外尚有金银库、四角亭、采石场、校场坝、环囤马道和敌楼等遗迹。新华社记者刘续摄

  探秘沉睡700余年的军事城堡——记世界文化遗产贵州遵义海龙屯土司遗址

  中国兰州网7月5日消息 作为中国西南地区历史最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土司城堡之一,始建于南宋宝祐五年(1257年)的贵州遵义海龙屯土司城堡,4日同湖南永顺老司城、湖北唐崖土司城一起,在第39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座沉睡700多年的土司古城堡,因此受到全球关注。

  3日上午,记者驱车来到位于遵义市汇川区高坪镇的海龙屯村,慢慢探寻这座建于孤峰耸峙、东南北三面皆为悬崖陡壁处的军事古城堡,由于地势险要,《明史》称其“飞鸟腾猿,不能逾者”。

  海龙屯曾是宋、元、明时期西南播州(遵义古称)杨氏土司文化的重要遗存,辖区内以仡佬族、苗族群众为主。1600年,播州第29代世袭土司杨应龙反叛朝廷,在24万明军100多天的围攻下,海龙屯城堡最终湮灭在战火之中。

  沿着木道栈梯拾阶而上,坐落于海龙屯东部山腰北侧的铁柱关犹如铁柱一般,巍然不可撼,这座修建在坡面度四五十度的雄关险隘,是游人由东北方向入屯的第一道关,在铁柱关拱门左右角柱上,凿有对称圆孔4个,有专家认为这是铁柱关曾设有吊桥的遗存。

  顺着蜿蜒曲折的屯道,再往上走四五百米,一座巍峨的飞虎关横亘在海拔近1000米的山口间,在飞虎关关隘前,一座总斜长51.5米、整体坡度30度,共有36个步梯的“天梯”,成为飞虎关“险、绝”的标志,而每一级“天梯”高约0.5米,步径宽约1.5米,全部由上百斤乃至上千斤的条石斜砌而成。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