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新年新衣”首批爱心物资昨日送达永登跌马沟小学 /图

05.11.2014  11:06

   中国甘肃网11月5日讯 (本网记者 田洋)由中国甘肃网、西部商报社联合发起,陇运驾校鼎力加盟的2014“新年新衣”大型公益活动,昨日开启首次慈善之旅。此次活动得到兰州兰海集团的大力支持。昨日上午,迎着暖阳,3辆装满爱心物资的车队从兰州出发,在绵延的山路上奔波3个多小时后,抵达永登县大同镇跌马沟小学。为这里的孩子们送去了助学金、衣服、煤炭和学习用品等。

  孩子们的表情

  “新年新衣”再次温暖这所小学

  大同镇地理位置偏远,跌马沟小学就坐落在该乡东南部。两年前,这所校舍破败、孩子衣衫褴褛的学校与“新年新衣”结缘,在本报新年新衣组委会、兰海商贸城的大力支持下,2012年5月曾向这所山区小学进行过爱心捐赠,为该学校配备了电脑、书包、衣物、文具、讲桌、投影仪、篮球架、排球等学习、生活所需物资,跌马沟小学从此换了模样。“这里的孩子们是我们的定点帮扶对象,天冷了,我们再次带一些礼物来看看孩子们。”尽管孩子们的生活因公益而发生变化,但是他们的后续生活情况,仍然让志愿者惦念不忘。

  新衣袜子护手霜两只手都快抱不住了

  昨日上午8时30分,“新年新衣”爱心车队驶出兰州市,在张家寺下高速后,前往大同镇跌马沟的道路蜿蜒崎岖,十分颠簸,一些路段泥泞难行。上午10时许,爱心车队停靠整齐后,一包包的爱心物资从车上卸下来,摆在了校园里的桌子上。中午12时,在永登跌马沟小学,随着一声下课铃响,孩子们欢呼雀跃地走出教室。孩子们早已对“新年新衣”不再陌生,见到志愿者似乎见到了熟悉的人。“叔叔阿姨好!”孩子们排着整齐的队伍,笑容满面地期待着新衣物发到自己手中。随后,70件新衣、144双袜子、140只护手霜,80盒儿童润肤霜发放到孩子们手中,孩子们脸上笑逐颜开。

  有了10吨煤炭上学路上娃娃们不用再拾柴

  大同镇是贫困乡镇,由于气候干燥、土地贫瘠、资源匮乏,这里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极为落后。尤其是浅山丘陵的黄土上,处处显露出贫瘠、困苦和落后。为此,这里的人们不惜一切代价,要想办法让自己的孩子读书,盼望着以后走出贫困的大山。

  “由于人口居住分散,孩子们上学每天都要走很长的路,小学生从家到学校一般要走30分钟到一个小时时间。”老师们对孩子们的上学路了如指掌,“幸好有爱心人士对我们过冬的关心,学校得到爱心企业兰海商贸城捐赠的10吨煤炭,这个冬天就能暖暖和和地度过了。”学校的老师感慨称,往年由于冬季取暖经费紧张,一个十几人的班级,一冬天只有300多斤炭,孩子们为了省炭,就从家里往学校带木柴。而今年,孩子们在路上拾柴的日子不会再有了。

新学的学习环境 旧时的学习环境

  爱心物资发放结束后,孩子们像过节一样兴奋,开心和温暖挂在脸上。一些爱心企业的工作人员还向12名家庭困难的学生每人发放了600元的助学金。“这些孩子中,有一些孩子由于家庭贫困,一些爱心企业对这些孩子有进行长期帮扶的计划,这项计划已经开展了两年多了。”兰州兰海集团总经理陈刚说道。

  “谢谢你们,我们会好好学习的。”这些孩子小心翼翼地将从爱心人士手中接过来的现金收藏起来,或者交给来到学校的家长手中。

  孩子们的心声

  有一本课外书了解外面的世界

  孩子们领到了新衣服,新手套,眼下还缺些什么呢?在教室里,记者问孩子们“目前最需要什么东西?”“书!”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告诉记者。

  “现在我们都有了新衣服,也不觉得冷了,可是我们没有课外书看。”六年级学生贾润堂告诉记者。

  “我现在最想要的是有一本《中华上下五年》,我特别喜欢历史,但是就是没有这类书看,爸妈常年在外,我家也没有钱买。”五年级学生刘学龙告诉记者。

  记者看到,在孩子们的书桌上,除了课本很难看到有其他课外书籍。“当城镇中小学生渴望减负时,贫困山区的中小学生只能对着课外书‘望书兴叹’”他们每天守候的仅仅是学校发放的课本,而没有任何课外书读。贫困山区中小学生没有课外书看,造成精神上的‘营养不良’,不仅影响他们现在的知识面和学习能力。近几年由于政府部门对教育的加大投资,学校教学楼和其他教学设施都有了很大的改善,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学生没有课外书读已经严重影响教学质量。”跌马沟小学霍明清说道。

  在跌马沟小学图书室中,稀稀拉拉摆放了几十本图书,这些书籍质量良莠不齐,图书资料跟不上学生需求,老师告诉记者,经费不足是学生没课外书看的主要原因,现在课外书价格普遍偏高,购买一二百本书籍,至少需要三四千元,对于贫困山区的学校来说,这可是个大数字。“希望好心人能帮我们捐一些课外书籍。”孩子们向记者表达了心中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