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120急救:每次出诊都是与时间赛跑/图

17.11.2015  09:31

  原标题:哪怕是仅仅一分钟的时间都可能决定一个生命的去留

  120急救:每次出诊都是与时间赛跑

  把患者抬上救护车

  急救人员深夜出击

  急救人员在狭小的小巷内急行

  每当行走在路上,总会听到急促的“呜啦”声,它的出现不时引起大家的各种猜想:车上载着什么样的急重病患者?车上到底有多少急救人员?分别担任哪些工作?他们平时的工作生活又是怎样呢?近日,记者走进甘肃省紧急医疗救援中心,近距离接触“120”急救医务人员,了解他们鲜为人知的故事。

  120调度指挥中心:1分钟内派车全程监控急救过程

  “病人男性?女性?多大年纪?”中午时间,甘肃省紧急医疗救援中心的六楼,两名调度员进行着紧张的工作。在她们面前安装了实时更新的GPS跟踪系统、对讲系统、通讯系统、字幕提示彩色大屏以及两台电脑显示屏。

  “针对兰州市目前的交通状况,我们更新了一套先进的设备。您看这个绿色的线条就是交通状况良好,红色就是表示拥堵,将道路情况及时传达给医生,缩短急救反应间隙。”工作21年的调度员曹娟告诉记者,每天的接听量有1千通左右,出诊量高峰时达140次之多。每接通一个电话,需联系患者家属、急救工作人员和医院,来来回回中就有三四个电话追踪,直到病人得到救助。

  “我们每天接到1千通左右的电话,但有效的只有100多次,除了咨询外,还有打错的,剩下的都是骚扰电话。”信息科张科长说,市民在拨打120电话的时候,不要着急,对调度员的要求是一分钟之内将车派出去,所以在这有限的时间内,需提供患者所处的具体位置,如地点、标志性的建筑物等,另外还要约定一个等车地点、病人目前的症状等。

  120是一条生命线,24小时内必须有人值守。目前,甘肃省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共有14名调度员,11名负责甘肃省紧急医疗中心日常急救调度和突发事件的任务,另有3名在高速公路管理局,承担兰州市周边高速公路的急救车辆的调派任务。“每天三班倒,分白班、小夜班和大夜班。从来没有节假日,越是节假日呼叫越多。”调度员曹娟说。

  白班急救人员:每次出诊都是与时间赛跑

  13点37分,记者来到急救医生值班室,一进大门就看到十多个款式各异的饮水杯。“一忙起来,大家连喝水的功夫都没有。”急救科医生郭超告诉记者,4年前从湖南南华大学毕业后,就进入甘肃省紧急医疗救援中心,除了黑白颠倒的生活外,再没有其他的娱乐活动,谈个对象都没有时间。

  “急救科共分四组。按照‘白、夜、休、夜’的倒班原则,进行院前急救工作一调一休。”郭超说,每组配备1到2名医生和1名实习生及1名司机,单位要求工作期间不得外出就餐,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有求助,而且在2分钟内必须出车。闲谈中,当班医生忽然站起身来往门外走去,原来每位值班医生都配备了出诊提示系统,通过手机软件可显示出出诊地点、患者病情、年龄等信息。这就意味着他们要出诊了。

  “出诊地在静宁路与武都路十字,患者是一位82岁的老人。”急救车上GPS跟踪系统、对讲系统、通讯系统充分发挥了它们的功用。5分钟内,急救车已经风驰电掣到达出诊地。“老爷子,您清楚不清楚?”白班组长曾笃鹏轻轻拨开老人的眼皮,拿出听诊器查看老人的状况。经过检查后,医生与病患家属将老人送往了兰州三爱堂医院。“按照急救流程,接诊患者后,一般由医生现场判断患者病情如何,哪家医院能够治疗,然后根据调度中心关于各家医院急诊室使用情况的信息反馈,选择就近就医。但最终去哪家医院还是要听病人家属的意见。”曾组长告诉记者。送医途中,急救车一路鸣笛,20分钟内赶到医院。在做好完整的出诊记录后,大家返回了救急中心。

  记者了解到,急救人员的白班共分两组。第一组从早上8点半接班,到下午6点半交班;第二组从早上8点半一直干到晚上8点半下班,为应急班。记者粗略算了一下,10个小时内,第一组平均每一小时出诊1次,而这并不是节假日高峰期。

  夜班急救人员:白天不懂夜的黑

  本次采访为24小时不间断采访,当白班急救人员下班后,记者又跟随另一组夜班人员进行实地出诊。相对于白班,夜班的工作更为辛苦,可以用“饥寒交迫”来形容。

  岳志权是当晚的急救组组长。一组3人,从晚上8点半接班一直干到第二天清晨8点半。整整12个小时,出诊7次。20点30分,一名老人在家中出现昏迷症状;21点44分,一位中年妇女摔倒后造成出血。22点17分,天气逐渐寒冷,第三次出诊时,我们却怎么也找不到患者。“拨打电话的患者已撤销救援,急救人员辛苦!”对讲机内传来调度中心的声音,此时,急救人员回话“不辛苦!我们现在返回。”岳组长说:“出现这种情况,一般是患者自行前往,或者是症状缓解患者已经离开。出现空趟的事时有发生。”

  午夜时分,记者跟随急救人员已经出诊5次。此时的急救科内暂时恢复了平静,二名急救医生正在将出诊信息归档。先前白班医生曾告诉记者,一晚出诊7、8次,每次平均花费1小时的时间,一晚上就全忙活掉了。所以,一有空闲就要抓紧休息,养足精神。安静的急救科值班室内不时传出呼噜声。“出诊了、出诊了,再不要睡了!”距离上一次出诊才过了20分钟,凌晨2时40分,司机郭师傅成了定时闹钟,将躺在床上的值班医生依次叫醒,而记者也只能强打精神从床上爬起。“患者为一年轻女性,刚做完妇科手术。”急救车上,4名工作人员正在了解患者情况。“先就近送医吧!”3时01分,急救人员已来到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可得来的消息却是急诊病区没有床位。协调、等待,再沟通、再协调,在急救科医生做了检查之后,对方医生表示,急诊科的病床已经饱和,连一张急救床都没有。没有办法,急救组岳组长下令,所有人员带着病患和家属紧急前往甘肃省第一人民医院,终于在3点23分抵达了医院。此时,等待在外的郭师傅难掩困意打起了小盹,而车内的两名医生在解决了患者的安置后,也来到车内小咪了起来。不知何时,岳组长才办完出诊手续来到车内。

  7点17分,当天空中露出鱼肚白的时候,夜班急救人员又迎着清晨的第一缕朝霞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急救司机: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作为甘肃省紧急医疗救援中心重要的组成部分,车辆管理科承担着120的急救任务。患者、家属、医生的生命无疑全在司机的操控之下,可是面对日益拥堵的交通,他们又如何做到争分夺秒、安全驾驶呢?

  全天候的采访跟拍中,记者注意到,如果路况较好的路段,急救车司机不会拉响急救警笛,如果遭遇堵车路段,会间断性的拉响警笛或者逆向行驶,以最快、最安全的方式,将病患和随车人员拉倒目的地。拥有十多年驾驶经验的郭师傅告诉记者,120急救车本着救人第一的责任,会出现闯红灯的现象。假如是晚间时段,路过交叉路口时就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打足精神。“白天时间,城区内的车辆较多,社会车辆速度慢,可是一到夜间,抢黄灯、车速快的现象比比皆是,所以为了乘客的安全,每通过一个路口都要保持低速行驶,且拉响警报安全驾驶。”郭师傅说。

  记者在120急救车内看到,虽然车内配备了先进的GPS跟踪系统、对讲系统、通讯系统,但想要胜任120急救司机的工作,首先要熟悉城区的大街小巷,了解每一时段哪个地段容易堵车,所以在出发前,司机们都要细心想过之后,才能带领生命救援队抵达现场。车辆管理科代科长表示,120是一条生命线,哪怕是仅仅一分钟的时间,都可能决定一个生命的去留。所以如果您在行驶的途中遇见他们,请为患者和医务人员提供一条畅通无阻的生命线。

  兰州晚报记者 赵庭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