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的邂逅

20.11.2015  12:48

上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想到了去上海图书馆打发自己不算贵的时间,本来是要随便在某一层随便找一个位子安安静静随便读一会儿书的。不巧碰到图书馆大门外面有一条横幅“XXX青年作家讲座”,原来是“讲座图书馆活动”,好奇心指引我去看一看。

进入大厅,就看到有很多人在排队领票,他们是提前一天预约了票的人。我意识到我能进去听的可能性很小,因为我并没有预约。无奈踱步转到另一边,另一边是一个展台,确切的说是一个书摊,有工作人员在售卖青年作家的新书。买的人还不少,无奈资金短缺压制住了我的冲动,不得不说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正在这时,我看到入场门口旁边有一个侧门,有人进进出出,像是工作人员。

员工通道!

我猜里面可以通到会场,便脚步悄悄挪到那里,果然是。

没想到竟然逃票进来了,干了一件无耻的勾当。

脚步轻轻,近似于蹑手蹑脚,选择靠门不远的座位坐下,旁边坐着一位老阿姨,年纪在60岁左右,围巾裹不住灰白色掺杂在她黑发中,戴一副老花镜正在看一本杂志式的书,是会场人员发给她的,是用在青年作家演讲之前打发时间看的吧。

想不到,在图书馆邂逅了一位老阿姨。

我还记得我是混进来的,心里没底,左看右看,怕被工作人员犀利的眼神发现,被轰出去。

老阿姨注意到了我。

你要看吗?

哦,恩”,原来他有两本,我接过书来掩饰自己的慌张的眼神。

不久,演讲就开始了,青年作家三十几岁。

青年作家开始讲自己的成长历程,成名史,及新书的诞生史,书里的内容及人生感想。

演讲风趣,幽默。

可是在他讲的过程中,我注意到他的粉丝应该是20—30岁年龄段的,确切地说是我这个年纪。可是为什么我注意到坐在身边的六十岁的老阿姨也在聚精会神地听?没错儿,我的注意力被身边的老阿姨吸引了,原谅我的开小差,记得这样的小差还是在遥远的高中时期出现过一次,不过那次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了同桌甜甜的酒窝,而忽略了老师讲台上奋笔疾书的粉笔末。

我注意到老阿姨时不时微笑,时不时报以掌声,甚至听到精彩处会和我耳语“这小伙子讲的蛮有道理的!

你是她的粉丝么”?我问这位老阿姨。

不是,我是讲座图书馆的会员,看到今天有讲座,也是碰巧过来听一听”。

可是,他的听众应该是年轻人为多

恩,他其实跟我女儿差不多年纪,我听他讲一讲,顺便了解一下自己的子女的想法是怎样的,这样好回去跟他们沟通,相处。否则,老是憋在家里,都不知道他们年轻人的想法,感觉落后啦”!

我扫视了会场一周,又看到了更多的白头发在听。

也是,做父母的,从孩子出生那一刻起,生活的重心便慢慢偏向子女。

子女会怎么想?”,这句话会伴着他们今后的一举一动。直到自己的孩子上学、成人、工作、结婚,甚至有了他们自己的孩子。看着自己的儿女经历自己经历的一切,就像是在回顾自己的一生。

这过程中父母一直想着法子取悦自己的儿女。

形式不再局限于下了班给他们做一桌美味的大餐,不在局限于每天接送自己的小孙子小孙女上下学,而是通过去学习,去听讲座,去接触不熟悉的互联网,曲线了解年轻人的想法。这期间她们放弃了在家看电视剧的悠闲,放弃了去茶馆喝喝茶,聊聊天的惬意。

走出会场,夕阳已西下,气温不再像白天那么暖和,微风吹过,有丝丝凉意,深吸一口气,感觉却异常的沁人心脾。

终于明白了自己的妈妈为什么每天在新闻联播结束后,还守候在电视机前关注远在千里之外的城市的天气,只因为自己的儿子生活在那座城市里。

或许是吧。

恩,一定是的。